李礦平
【摘 要】成本管理是當前應對市場競爭,提高企業效益的重要手段。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傳統的僅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主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經遠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本文從分析當前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從三個方面提出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應用應關注的重點環節。
【關鍵詞】成本管理;制造企業;應用
一、引言
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進入到我國市場之中,制造企業作為我國傳統行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幾乎左右企業都面臨著生產成本、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更為有效的執行成本管理,以更為科學有效的降低企業不必要的消耗,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當前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意識尚未統一。一是觀念落后。在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中對成本管理還有著誤區,將管理的范圍局限于企業內部甚至是僅放在生產領域,忽視人力、市場、客戶等相關成本的控制,造成了抓小放大的局面。二是認識偏差。相對于傳統的制造企業,新時期制造企業產品呈現出小批量、多層次、周期短的特點,這些就要求成本管理在相關數據的統計以及核算中更為具體、更為精準,但現實中不少企業人員仍存在著大而化之的問題,成本管理的精準度不高,效果并不顯著。三是觀念未統一。人員流動性強使當前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一些企業管理層雖然也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對于一線員工而言,往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在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管和標準,他們對成本管理的認識還不全面。(2)成本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一是信息化程度不高。雖然不是企業也使用了計算機、局域網等相關手段來輔助管理,但這些管理往往僅放在的應用層面,如財務軟件,往往只滿足于格式的統一、內容的全面,而在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方面給予的幫助還不夠。二是管理時效性不強。受到管理層次和工作量的要求,一些成本管理數據上報、統計的時效性不強,給予企業決策的支持不夠,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受到自身實力的影響,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往往不同實現同步,不能及時給管理者提供決策、分析、預測。(3)成本管理制度還不得力。一方面,內容不全面。在制度的內容上,往往忽視供應和銷售環節成本的控制,將重點放在的生產環節,導致企業營銷費用過高,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往往在制度建設方面比較落后,易發生決策失誤問題。另一方面,執行不到位。一些企業雖然也建立了相關的制度,如材料消耗、物資請領等方面的內容,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隨意性較大,常常發生計入產品成本的消耗量與實際的消耗量不一致的問題,影響成本管理工作效果。
三、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應用應關注的重點環節
(1)樹立成本管理系統意識。一是樹立新成本管理意識。企業要擺脫傳統的成本降低就是壓縮生產成本的意識。將成本管理的作為企業的全系統工程,在銷售、采購等多個方面制定管理措施。二是統一員工思想。特別是突出一線員工的管理,通過制定標準、獎懲措施等手段,使員工感受到到成本管理與自身利益的密切聯系,將成本管理變為自覺的行動。三是構建大成本體系。將成本管理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2)提高成本管理技術手段。一是構建供應鏈成本控制新模式。企業應建立供應鏈成本責任中心,樹立供應鏈管理是以提高企業個體和供應鏈整體的長期績效為目標的理念,企業在進行戰略控制時將供應鏈成本控制目標細分給各責任中心。二是突出信息化管理水平。在企業內部加強數據信息交換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從企業采購、生產、銷售一線做起,對相關數據的準確性進行統一要求和監管,提高成本信息的精確高效,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依據。(3)確保成本管理效益質量。一是在制度層面,企業切實結合自身的特點,特別是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要針對當前產品種類多、周期短的特點,提高制度的覆蓋性,使企業處于嚴格規范的制度管理之中。重點突出成本核算數據的準確記錄、成本預測的科學性方面。二是在執行層面,要發揮企業財務監管等工作的職能,使相關制度得有有效落實,實現成本管理的優質高效。三是加強分析改進。對已經發生的成本費用,企業應該定期進行分析,將成本超支或節約的經濟責任落實到部門及至個人,并實行獎優罰劣的制度。
參 考 文 獻
[1]熊建春.制造企業質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1(6)
[2]徐函.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J].企業導報.2009(10):69
[3]張小云.強化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2(3)
[4]陳海靜.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探析[J].財經界.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