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冰 王彬 高園園 張鳳英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對王皓接發球技術特點分析
孫雪冰 王彬 高園園 張鳳英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為分析王皓接發球技術特點,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三段統計法,對王皓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個大賽上的接發球技戰術進行了系統分析與研究,結果表明直拍橫打已成為王皓在比賽中主要的得分手段,正手攻球也有明顯提高。如果能在接發球技術上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將為王皓先進技術打法譜寫新的篇章。通過此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王皓以及中國乒乓球的發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以供借鑒。
乒乓球 接發球 接搶段 直拍橫打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引領著世界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潮流,在這項運動中我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國有許多優秀運動員,男隊主力王皓,隱隱成為球迷最寄予厚望,也是當今直拍用得最好的一個球員之一,成為直拍橫打技術的代表。通過對2009~2012年比較具有代表性比賽的借鑒分析發現王皓的直拍橫打和正手攻球技術提高顯著,臺內控制球技術也有長足進步。王皓的發球能力、運用橫打技術搶攻的節奏、對來球判斷的準確性、扣殺高球能力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所以本文針對王皓的接發球技術進行分析,以王皓2009~2012年多場重大比賽的錄像作為研究資料,通過分析根據他在接發球技術上的特點,提出改進提高的意見和建議,即對自己的乒乓球技術起到促進作用,也為我國青少年兒童訓練提供參考。
對王皓2009~2012年科威特公開賽、卡塔爾公開賽、鹿特丹世乒賽三場重大比賽接發球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接發球技術相關的論文。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實戰錄像對王皓接發球技術進行細致分析與研究。
1.2.3 數理統計法
對王皓面對不同旋轉,落點的來球進行接發球的變化規律等相關技術指標進行統計學處理。
1.2.4 三段統計法
2009年科威特公開賽,馬龍的最強項是發球技術,王皓以擺短接發球為主,其次是橫打、正手拉、挑球。這場比賽中,馬龍共發了58個球,王皓32個用擺短接,這場比賽中王皓直拍橫打直接得分6分,正手攻球直接得分2分。
通過觀察分析2009年科威特公開賽王皓的比賽錄像,結果表明:發球是馬龍的強項。從以上技術統計說明馬龍之所以凸顯發球技術優于王皓,就是王皓的發球威脅不如馬龍,接球得分率最高達到54.6%,在接發球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表2、3)
在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中王皓以擺短來控制柳承敏的發球,多次通過壓反手再擺正手壓制柳承敏的正手攻和側身拉。
從比賽錄像上觀察,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以前經常看到王皓直拍橫打后被柳承敏從容側身反拉而陷入被動局面的場合。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上王皓直拍橫打線路變化較豐富,橫打技術運用效果明顯好于以往比賽,從而成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接發球控制表現出較為有效的控制對方搶攻,同時為本方接球后搶攻創造出更多機會,成為柳承敏的有力戰術。(如表4)
通過2011鹿特丹世乒賽我們可以看出,王皓和張繼科的水平相當。王皓接發球時采用擺短、橫打和挑打。這場比賽中張繼科共發出45個球,王皓擺短25次。從表7可以看出王皓接發球應用直拍橫打得分率比較高,已形成主打技術和特色。

表1 單打比賽三段技術評估標準

表2 2009年科威特公開賽王皓VS馬龍接發球技術統計

表3 2009年科威特公開賽王皓VS馬龍接搶段各項得分率、使用率比較(%)

表4 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王皓VS柳承敏接發球技術統計

表5 2010年卡塔爾公開賽王皓VS柳承敏接搶段各項得分率、使用率比較(%)

表6 2011鹿特丹世乒賽王皓VS張繼科接發球技術統計

表7 2011鹿特丹世乒賽王皓VS張繼科接搶段各項得分率、使用率比較(%)

表8 王皓近期大賽接搶段的得分率、使用率比較(%)
從表8可以看出,王皓得分率和使用率都達到優秀,說明他技戰術具備相當的實力。從錄像中觀察,王皓搶攻的意識比較強。如果在強階段接發球技術在提高一步,王皓的成就會更優秀。
(1)發球威脅不夠,接發球尚有很大提升空間;(2)直拍橫打運用較多,但是失誤率還是比較高;(3)正手力量兇狠性稍微欠缺。王皓搶攻的意識比較強。王皓正手搶位、搶沖的動作不是很大,重心及腰、腿的配合很好,但力量稍欠缺,因而兇狠性差一些;(4)攻防轉換失誤較多,線路,落點需要進一步提高。
(1)提高發球質量。王皓發出的球旋轉變化較多,但質量一般,還經常會誤發正手長球,給對手直接正手搶攻的機會,所以在發球上要多加反思,加強發球旋轉。線路、落點的變化,可結合發對手中路球,以達到擾亂對手的目的;(2)提高中路擺短技術。王皓對高水平運動員進行比賽時,每局總有一個接發球失誤,尤其是中路擺短技術,經常接高球,給對方搶攻機會,究其原因一是對旋轉判斷不清;二是對自身擺短要求過高。因此,要減少失誤,在平時須多加練習;(3)增加正手搏殺球比率。王皓過分依賴反手橫打技術,在一些球的處理上缺少正手的搏殺球。對于既可發力又可不發力的球,通常采取保守打法,因此,要適度增加其正手搏殺球的比率;(4)在接臺內轉與不轉短球時,應多增加擰拉回接,與擺短、挑打有機配合作用,不能單一的依賴于某一種接發球技術,應對對方發急長球時不能急于追趕節奏。主動發力,增加球的旋轉和落點,有利破壞對方發球搶攻意圖,創造反攻時機。
[1]李宇星.48屆世乒賽男子優秀運動員技術特征及乒乓球運動發展趨勢的研究[J].體育學院學報,2005,25(6):87-89.
[2]王麗娜,王艷.第28屆奧運會優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接發球技術分析[J].體育,2005(3):36-37.
[3]張陶陶.世界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接發球技術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
[4]李今亮.中國乒乓球男隊主要競爭對手技術剖析及應對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6):833.
[5]李廣海,孫雷.淺析乒乓球接發球技戰術的運用——以馬琳接發球技術為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
[6]魯婷婷,閆振龍.第49屆世乒賽團體決賽直拍比賽的技戰術分析——兼談直拍進攻打法的發展趨勢[J].遼林體育科技,2009.
[7]郝哲,蔡學玲,郝玉嬌,等.第28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半決賽柳承敏技戰術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2):258-260.
G846
A
2095-2813(2013)04(a)-0044-02
吳煥群,張曉蓬兩位老師對單打比賽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段三段技術評估標準(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