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對青少年運動員賽前文化考試的思考①
吳亮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隨著國家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培養的重視,國家體育總局推出相關賽前考試制度,并在今后全面實行賽前考試。此項制度的實施意義重大。如何保障制度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的教育。通過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提升對青少年文化素質的培養的意識,完善相關制度深化體教雙軌并舉的管理,加大社會各界對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資助與優化資源。
青少年運動員 文化考試 文化教育
自2011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在青少年比賽中進行賽前運動員文化測試,主要是為了貫徹落實國辦發[2010]23號文件的一項具體措施。初步在射擊、舉重、田徑、體操、乒乓球、羽毛球6個項目的比賽中實行了賽前運動員文化測試,并且逐步擴大到各個青少年比賽項目中。隨著2012年全國青少年各項目比賽賽前運動員文化測試工作的全面啟動,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此項賽前要求表示支持和贊同外,更是帶來許多的思考。如何能更好落實此項措施的要求,如何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如何保證青少年運動員享受優質的文化教育,為此作了以下三點意見。
國家體育總局推出此項措施是明確了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了一個運動員自身以及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把青少年文化素質培養的意識提升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早在1982年前蘇聯運動訓練專家馬特維耶夫在體育科學報告會上提出:“未來運動成績的增長,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發揮運動員的體能和機能,而是挖掘運動員的思想和智慧。”這足以說明文化素質對運動項目技戰術所起到的作用和對成績的影響。
我國早就已經提出“體教結合”來解決運動員文化素質以及訓練競賽問題,我們一些教練員以及教師現今還缺乏高度的認識,教練員為了早出成績急功近利,文化科教師對青少年運動員學習成績漠不關心。在現今的個別學校制定的高考指標和獎勵方案中,把高考體育單考單招排除在外,認為學生憑的是體育術科考取學校,并沒有參加普通高考文化科考試,而不重視這類的考生,存在觀念上的偏見,從而導致中學教師乃至管理層都忽視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因此在體育管理者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培養意識提升的同時,作為我們教育管理者也要感受到這種意識的輻射而有所作為,必須切實履行我們教育的職責。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在思想意識教育上讓青少年運動員明白,首先,做好學生然后才是運動員。要讓青少年運動員從小要認識學習對個人成長過程的重要性,培養其終身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其次,青少年運動員家長的觀念也有待轉變,我國的家長普遍認為參加訓練會滯后文化學習,不利于文化素質的提高。然而美國參加游泳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90%的家長認為參與游泳訓練不影響文化學習成績。只要觀念轉變,正確看待之間的關系,做到文化學習與運動訓練的相互協調,是有利于相互促進及可持續發展。
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性競技體育體制下,無法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給運動員,而導致青少年運動員過早脫離基本的教育環境,在完成了其競技運動生涯后無一技之長或學歷偏低而無法與社會接軌。如: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由于學歷偏低而去做“搓澡工”,這僅僅是新聞曝光的一角,還有類似鄒春蘭這類情況的一面更令我們深思,這是文化素質教育制度的缺失。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切實保障青少年運動員的平等教育權利,可通過制定和健全相關法規制度,深化體教雙軌制管理。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這部強制性的法規還遠遠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青少年的要求。據統計朝鮮與俄羅斯部分城市已經實行11年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的年齡延長到18歲。通過教育制度保障青少年運動員接受教育的年限。制定相關體育制度審核青少年運動員學業成績單,作為參賽和接受高等教育的資格。
另外,在考試制度方面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青少年運動員賽前文化考試的條例,據資料統計,有些項目把考試成績計算入運動成績總分,有些項目則把考試成績作為參賽資格條件,要求參差不齊有欠統一標準。另外,在制定考試標準和題目上具有難度。在國家體育總局對青少年運動員賽前文化考試范圍的要求是“以人教版教材為范本”。以廣東省為例,學生在使用的語、數、英三科目的教材,在各市中使用的版本有人教版、粵教版、北師版、華東版等,教學要求各不相同。鑒于此可通過制訂具體考試大綱,規范考試范圍,統一考試標準。并且對于沒有通過賽前文化考試的青少年運動員要求回校重修該學段課程。進一步完善賽前文化考試的要求,不但利于今后教育部門的執行與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
2011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不少地方體育局長在談及體校的發展情況時,都大顯無奈,雖然體校也是學校,但在國內絕大多數省市,對體校并未被納入地方教育系統序列,并且不作經費預算投入。從而體校的辦學條件比普通學校相差太遠,也直接導致絕大多數體校生的文化素質難以達到升學、擇業以及現實社會的要求。除了在辦學條件差和資金投入不足外,體校的文化課師資力量也非常薄弱,優質師資不愿到體校任教,學校自己也無法留住優質師資。優質師資的缺乏直接導致了體校的教學水平的低下,從而體校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受到根本性的影響。此外,一些社會知名人士都在普通中學或大學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或助學金,如:田家炳獎學金、霍英東教育基金等。這些資金的投入往往是面向普通中學的優秀學生,對于青少年運動員想要與其競爭難以望其項背。社會各界對青少年運動員教育的投入是少數的,從而加大對青少年運動員教育的投入顯得尤為迫切。在解決體校教育資源缺乏的途徑上可與普通中學相互整合共享。普通中學向體校提供優質文化師資進行援教,體校向普通中學的運動代表隊提供優質運動訓練師資給予指導。這樣既可共享又可共贏,從而保障青少年運動員教育的平衡與和諧發展。
縱觀國外十分注重青少年運動員學業的培養,把文化素質的高低作為是否具備優秀運動員的重要指標。體育強國美國通過立法保障青少年運動員文化學習的權利并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竭盡所能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保證文化學習與參訓兩不誤。在運動員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后可以不成為社會的負擔,自食其力。反觀我國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質的培養還存在許多瓶頸,用賽前文化考試作為一種手段以圖促進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這種力量還是渺小。試圖用應試教育的方式作為比賽資格的錄取條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使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首先轉變觀念提升意識;其次深化制度改革把青少年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納入教育的組成部分,共同參與管理;最后加大投入與資源整合,給予青少年運動員更多的激勵機制保障學業。
[1]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在全國部分項目青少年比賽中進行賽前運動員文化課考試工作的通知[Z].2012-03-12.
[2]吳秀華.加強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0):8-9.
[3]束一鳴,徐志平.我國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10(5):15-18.
[4]洪曉彬.美國青少年運動員培養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G80
A
2095-2813(2013)04(a)-0149-02
吳亮(1976—),男,漢族,廣東茂名,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