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昱靜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山西體育旅游發展研究①
閆昱靜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山西省體育旅游的現狀與優勢,在此基礎上,提出山西省體育旅游的發展策略,旨在推動山西省體育旅游“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
山西 體育旅游 現狀 資源 研究
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體育旅游,時尚生活”為主題的2011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于11月11~14日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博覽會進一步拓寬展會的外延功能,把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辦成集“體育旅游體驗、體育公園規劃、體育休閑文化、體育旅游地產、體育養身度假、體育賽事活動、體育會展服務、體育培訓機構、體育產業投融資”等項目的產權交易平臺,努力挖掘、培養、提升相關體育旅游文化產品的品牌質量,引進、展示和推介上海以及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服務功能,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向金融資本進軍,提升它的含金量。此次博覽會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全面認識體育旅游提供了平臺,更為我國體育旅游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

圖1 山西省體育旅游發展的“三圈“格局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從近2年火爆的旅游市場可見一斑。體育旅游以其特有的魅力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旅游市場上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體育旅游既不是簡單意義的觀光旅游,也不是純粹的體育健身,而是二者的有機結合。綜合文獻研究,體育旅游可以分為直接性的和間接性兩種。直接性的體育旅游(參與性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直接參與各種體育休閑、娛樂、競賽、健身、康復、探險等活動;間接性的體育旅游(觀賞性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觀賞、觀摩體育比賽、參觀體育勝地等活動。總之,發展體育旅游事業,在帶動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又能不斷豐富旅游的內容,促進旅游業的全面發展。體育旅游如果能得到合理、充分的開發,對增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這一點對山西省體育旅游的發展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我省區域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體育旅游的興盛是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的產物,同時又依附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579平方公里,總人口3410余萬人,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共85個縣,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山西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素有“中華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的美譽,由此可見山西在中華5000年泱泱文化中的地位所在。與如此豐富旅游資源所不相匹配的是旅游業發展水平的落后,體育旅游同樣也沒能逃脫厄運,主要表現為:體育與旅游的結合不太完善;體育旅游產業化程度較低;配套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較低;體育旅游專業化服務人才的欠缺;體育旅游產業化理念落后,品牌效應不突出等。

表1 山西省體育旅游分布情況簡表
山西省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北跨綿綿內長城,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東鄰巍巍太行山,南北狹長,毗鄰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便利,是中國中部最重要的省份,在我國中部發展整體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除此之外,根據國家旅游局的旅游主題“2008奧運旅游年”,山西省旅游局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奧運會期間來山西旅游,提出了“賽在北京游在山西”的發展口號,更奠定了山西體育旅游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山西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素有“中華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的美譽,三晉大地,任何一個角落都無不閃現著人文歷史的光輝,梵音聲聲,香煙裊裊的佛教圣地五臺山;令人贊嘆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氣勢恢弘的北魏時期云崗石窟;流芳百世的洪洞大槐樹;與法國艾菲爾鐵塔和意大利比薩斜塔號稱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驚險絕倫的恒山懸空寺;世界第二大黃色瀑布——黃河壺口瀑布,豪華氣派的晉商四大宅院等等。
交通是旅游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山西旅游的交通條件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公路都能形成與旅游景區、景點的全方位銜接。
山西豐富的旅游資源,無疑對山西體育旅游的全新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面對日趨競爭激烈的體育旅游市場,如何將豐富的資源、區位的優勢、市場的強烈需求有機統一起來,轉變成具有獨特賣點的體育旅游“核心產品”,依據山西省經濟發展的“十二五”規劃,應拓寬思路,深入發掘,努力建構山西體育旅游“三圈”的全新格局,使其帶動山西省體育產業及其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圈”(圖1、表1)——晉北體育旅游圈:構建大同市、忻州市、朔州市為主的體育旅游圈,以晉北的佛教文化旅游為基礎,輔之古建和探險。晉中體育旅游圈:構建太原市、晉中市、陽泉市、呂梁市為主的體育旅游圈,以晉中的晉商大院文化旅游為基礎,輔之觀賞、觀摩和參觀。晉南體育旅游圈:構建長治市、運城市、臨汾市、晉城市為主體的體育旅游圈,以晉南的黃河根祖文化旅游為基礎,輔之觀賞、觀摩、參觀和休閑探險。
通過實地走訪,我們不難發現,配套服務建設的欠缺是目前山西省體育旅游發展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價值很高的體育旅游資源不得不因此而大打折扣。不論從發展山西省體育旅游的角度,還是從發展山西省旅游的角度,或是從更長遠的發展山西省經濟的角度出發,都不能只重視體育旅游自身基礎沒施的建設,而忽視其他相關要素的配套建設及資源的整合。全面加強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之間的配套服務的建設,才能有效的加快山西省旅游發展的步伐,更好的整合現有旅游資源,從而提升山西省旅游發展水平。
隨著山西省體育旅游市場的不斷健全,體育旅游服務的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相關研究資料表明,超過55%的游客對體育旅游的服務質量表示一般或不滿意,由此不難發現,我省體育旅游服務專門人才的缺口很大。只有具有一流的體育旅游專業服務人才,才能提供一流的體育旅游服務,因此,山西省應未雨綢繆,及早實施體育旅游人才戰略,通過建立完善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體系,調動體育相關行政部門、旅游相關行政部門、全省各大院校的體育和旅游專業等對體育旅游人才資源的重視,形成多方聯動,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旅游服務人才。
樹立對山西體育旅游產業化理念的全新認識,掌握山西省體育旅游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努力完善體育旅游市場的體系和機制,加強對山西省體育旅游產業化運作模式、布局的系統化研究,在學習體育旅游產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與我省的基本情況相結合,走具有山西省特色體育旅游的產業化經營道路。
打造山西體育旅游品牌效應,(1)注重對我省體育旅游的大力宣傳。(2)加大對重要國際和國內賽事的承辦力度。(3)積極尋求國內外著名體育品牌公司的贊助。(4)努力探索與國內外著名體育公司聯合開發具有山西省體育旅游特色的標志性產品。
通過對山西省體育旅游的深入研究,山西省體育旅游發展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這不僅有利于我省體育發展的整體部署,更對我省區域經濟的大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山西省體育旅游的蓬勃發展需要大家的一致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石曉峰,李建英,王飛.山西省體育旅游資源分析及開發策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3):126-131.
[2]李香華.體育旅游與健身[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霍炎.體育經濟新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1(40):7-8.
[4]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5]胡小明.休閑理論與體育娛樂化[J].體育與科學,2005,26(4):11-13.
[6]李思屈,李濤.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7]劉凱,柴新.體育旅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4):32-34.
[8]鄧紅杰.峨眉山——讓體育與旅游互動[N].中國體育報,2007-09-07.
G80-05
A
2095-2813(2013)04(a)-0097-02
閆昱靜(1981,1—),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體育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