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霞
摘要:《水滸傳》是經久不衰的文學名著,《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現為《必修5》的教學內容。在這節課教學中,林沖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教學中的重點。
關鍵詞:林沖;教學;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A
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負重,隨遇而安。課文開篇寫林沖和李小二的對話: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并不氣憤、痛恨,還稱高俅為“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營派林沖看守草料場,林沖是心有疑慮的,他曾對李小二說:“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還是聽從了安排,而且作了長久打算。當他看到草料場里自己將要棲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壞了時,便想:“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大難即將臨頭,他竟全然不知,還想著安穩過冬。這說明林沖的心里,復仇的念頭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風。后來,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他還對封建統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
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俠肝義膽;同時又剛猛激烈,嫉惡如仇。林沖在東京時曾“看顧”過李小二,在滄州服刑,還“把些銀兩”給李小二“做本錢”,表現了林沖心地善良、行事俠義的方面。但是,當林沖聽到李小二的報信,并確知從“東京來的尷尬人”就是陸虞候時,馬上意識到“那潑賤賊”是要“來這里害我”,他心中充滿了復仇的怒火,氣憤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便怒沖沖地“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次日,“帶了刀,又去滄州城里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這充分體現了林沖性格中剛烈的一面。在山神廟林沖手刃仇敵時,一聲怒吼,驚破敵膽,林沖威猛之中迸發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義的本質。
最后,細心、縝密也是林沖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他管草料場,小心謹慎,去打酒前,“……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做事很細致;林沖看護草料場,當時正是嚴冬,刮著北風,林沖怕引起火災,故又折回來滅火。“‘怎地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里;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把被卷了,花槍挑著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廟里來。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傍邊正有一塊大石頭,撥將過來靠了門。”“搬”“探”“摸”體現出這個大漢的細心;山神廟殲敵時,他“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左手拽開廟門”,出其不意,占據主動。這些都表現了他細心縝密的性格特點。
課文節選的這一部分,體現了林沖性格發展變化的過程。林沖性格的變化,是由他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最初,他作為一名中層軍官,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統治階級。因高俅的一次又一次陷害,使得林沖自己原本的社會地位不能維持,妻子也差點被人強占,甚至于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了,這在他的心靈深處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太多的磨難能讓一個人消沉,也能讓一個人成熟。對于一個在逆境中苦苦忍受卻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終究有一天會發出驚天動地的吼聲。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激起他抗爭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殺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