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斌
摘 要:經過幾年的課改實踐,大家都感觸頗深:有太多的收獲,同時也有不少的困惑。作為農村一線數學教師,應力求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并把有礙農村課改的因素尋找出來。
關鍵詞:農村課改;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經過幾年的課改實踐,大家都感觸頗深:有太多的收獲,同時也有不少的困惑。同行們一起來探討,以期農村課改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1.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們從“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出發,牢固樹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教學理念。
2.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
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的重大調整和變化,要求教師必須具很強的開發能力。
3.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行動研究
由于新課改是在不斷實踐、大膽的創新中進行的,每個教師都處在探索試驗階段,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學后的反思尤為重要。
二、教學方法的突破
1.結合學生能力實際,進行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風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不同知識接受和認知的強弱差異,將學生分為A、B兩層或A、B、C三層進
行教學和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2.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文關系,然而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來說,合作又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我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積極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條件。
3.自我探究式學習
學生的自我探究性學習表現在,教師只是給出要解決的問
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工具等都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解決,教師對于學生的各種異想天開的大膽猜想都給予積極的鼓勵,教師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方案搜集起來提供給大家分析、質疑、
論證。
4.把社會作為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復思考,從課堂教學入手,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是很有效的方法。
三、學生考評的變革
對一個學生的評價體現在三個方面:①定量測試。這種方式是保持原來對學生考試要求的檢測手段。②定性分析。能力的評價不是卷面分數能體現的,于是,教師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對解決問題提出的建議,解決問題中的創造性等方面的表現,給出該學生在同其他同學相比較的層次。③綜合評語。學生的數學能力是一個多元的智慧表現,而不同的學生又有不同的智慧表現,我們不能說“你這種智慧比他那種智慧強”,這種不可比較的特點在對學生的評價中,現在只有用語言評語的方式來表達,也就是用綜合評語對學生進行評價。
四、有效教學的實施
我們縣開展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計劃。要求一線教師根據新課程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研究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創建與之相應的學習環境,選用恰當的教學方
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幾點思考
1.班額過大影響著農村課改
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需要教師給予其充分的關注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由于種種原因,客觀上存在著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雖然正在積極研究與實踐,但總覺可借鑒的經驗、做法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小班化教學是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
2.教學設備的落后制約著農村課改
筆者任教的是一所農村中學,條件還算不錯,可是到目前只有一間多媒體教室。在新教材中,幾乎每節課都會用到多媒體課件,而農村學校是如何上這些內容的呢?只能是看書。雖然課本設計的相當好,但是就農村學生來說,因為缺少必要的教學儀器和器材,僅憑課本上面的描述而去空想,試想這樣的教學效果能
好嗎?
3.農村家長的意識不能滿足課改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對孩子的成才問題越來越重視,因為孩子在逐漸減少,這就使得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更加迫切。廣大農村初中都會面臨新課改帶來的問題。要面對挑戰,把握機遇。相信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農村初中也能干出一番事業。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參考文獻:
[1]趙春玲.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J].才智,2010(35).
[2]徐強.走近生活 感受數學[J].數學通報,2006(8).
(作者單位 江西省定南縣鵝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