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偉
摘 要:借鑒情智教學理論,實踐歸納小語作業的類型,掌握其要點,根據其特點,采取相應的設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智;歸類;策略;得益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作業,應具有人文內涵。探索出一種學生在作業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的作業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情境書畫類
教師在作業的設計與完成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色彩特別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布置一些涂涂畫畫的作業,讓學生在畫中學、學中玩,這是一種輕裝前行的作業形式。教師可以采取畫圖的辦法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圈、點、劃、畫等方式再現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從畫圖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加深理解。
特點: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突現學生的想象力和實際畫圖的能力,達到了身心互動、手腦并用的訓練效果。
設計策略:符合心理,體現趣味。具體設計時要因材而宜,要吃透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小學生天性好奇的心理,在作業的題型格式上要盡量新穎有趣,使靜態的文字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圖畫、歌曲、故事等,學生不僅樂做,還能在做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提升情智。
二、內化張揚類
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課文情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特點: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策略:張揚個性,發揮特長。本質是讓學生參與文本角色,讓學生加入到文本角色的表演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文本角色,如演員、導演、小導游、配樂師、小記者、闖關者等文本中出現的種種人物,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角色體驗中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領悟語言的適用范圍,從而掌握語言、運用語言。
三、生活實踐累
開展輕松愉快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課。使學生在活動中活動起來,活動就是作業,如:猜謎語、做游戲、改編課本劇、成語接龍、創編故事、設計廣告、手抄報或剪報、墻報,調查、采訪、刊頭設計等等。
特點:超越文本,參與實踐,轉化技能。
設計策略:老師設計和布置的作業應該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每逢節假日,建議學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務,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活動,堅持寫“假期生活周記”。假期結束后,讓學生匯報假期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每到特殊紀念日,還可隨機設計布置一些有意義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更好地關心他人,培養了學生的特長。
四、想象聯想類
所謂想象聯想類作業,就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目的,通
過不同的作業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的一種作業模式。在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思維發展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想象力。
特點:思維發散、有可模仿的對象,充分發揮想象。
設計策略:教師要善于捕捉教材中可延伸、可拓展的地方,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特點的想象聯想類作業,鼓勵學生發散和變通。如作文的訓練,教師從課文的內容角度出發,可以讓在課文的“留白”之處,進行詳細的補充、描寫。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想象聯想類的口頭作文,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更有興趣地進行口語的訓練。總之,想象聯想類作業,不能給作業設置太多的要求,也不能給學生范例,也不能多加限制。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個性鮮明的深刻感悟。
除此之外還有自主探究類和查閱豐富類等多種形式。誠然語文作業的形式不局限于所枚舉的這些,各種作業形式之間的界定也不拘于一格,同行的方法策略也是各顯神通,這里我只是想闡述一種想法,“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設計小語作業,是一種藝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素質,為語文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澤縣鴨暖學區張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