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習作是培養學生學會運用的一條重要的渠道,但“怕寫作文”一直是學生心里的一個癥結。如何消除這種心理?從小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樹立學生樂寫、想寫的信心?讓學生的習作內容更具個性?下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鼓勵寫句,奠定習作基礎
教師應該像對待剛學步的孩子那樣,用鼓勵的、欣賞的、寬容的態度來指導學生的習作,正如課標所要求的那樣:“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有一定條理,語句通順,會用簡單的標點符號。”要從兒童實際水平出發,難易適度,激發學生的寫話熱情。如:在學生學完漢語拼音后,可以要求學生用拼音做“拐杖”,每天學寫一句話,練習寫一句完整的話。并指導學生準備一本寫話本,寫每天發生的事,寫自己的心里話,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練習,還可以寫寫自己心愛的玩具,喜歡看的電視,或喜歡吃的水果等,教師應該及時耐心地批改。在寫話中,不提具體要求,只要“對寫話有興趣,能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就是喜歡寫話。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要讓學生試著模仿書中的句子寫話,如一位學生模仿《小池塘》一文寫道:“魚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魚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進入二年級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寫話基礎,這時,可以讓學生用漢字加拼音的方法來去寫幾句通順、完整的話,練習把意思寫清楚、寫具體,基本會使用逗號和句號。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習作的愿望,邁出表情達意的關鍵一步。
二、編排游戲,培養習作興趣
孩子們天性好動,教師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能盡情地玩耍,如果教師限制他們不許動,這樣表面上看只是限制了孩子的不安全行為,實質上卻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和對事物的認知方式,這顯然對于培養孩子的生活體驗是不利的。其實習作就是把思維轉化為文字的過程,根據學生特點,有一個吸引他們的好辦法,那就是編排游戲活動。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當他們在科學的、趣味的游戲活動中感受到了樂趣的時候,再請他們寫一些相關的篇章就不難了。
三、保護童心,培養習作個性
俗話說“童言無忌”,學生作文常常出現一些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點不合常理的句子,雖然稚嫩、可笑,但作為教師,對這種充滿靈性的表達要細心呵護,加以培養。一名學生寫道:“爸爸的啤酒肚真大、真圓,像一個大西瓜,又像一個充滿氣的大氣球,好像手一摸上去就會爆炸一樣。嗨,爸爸,你不能再胖了,真該減肥了!”
對于這樣的作文,教師除了從心底發笑外,也為對學生奇特的描寫暗暗叫好。這些飽含小作者感情色彩的東西,更需要教師的培植與呵護,才能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個性與靈氣。而教師毫不吝嗇地贊賞,使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寫話也就成了他們每天一道“特殊的佳肴”。
四、暢寫活動,彰顯飽脹的情感
學生在活動中的情緒是高漲的,心里是激動和興奮的,這是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候,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此時的心理,并及時進行寫作誘導,學生將會進入寫作的最佳境界。一次,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歌唱祖國”的歌詠比賽,經過兩個星期的認真排練,學生穿著漂亮的服裝來到操場上進行比賽。說實話,這班學生,特別是有幾個男孩子協調性較差,唱歌老跑調,不跟節拍,想要奪冠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沒想到在比賽時或許是學生出奇的認真,竟拿了個冠軍,這下學生的高興勁兒可真的難以形容了。回到班級后,大家看著第一名的獎狀,個個激動得手舞足蹈,這時老師說:“是不是心里特別的高興?心里有很多話要說?(一雙雙小手馬上舉了起來)那你們就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吧。”學生立即拿出本子認真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一篇篇真情實感的文章就出爐了。“我站在舞臺中間,看到那么多眼睛盯著我,緊張得感到心都快要跳出來了。”“當老師說我們班得了第一名后,同學們高興得跳了起來,又是拍手,又是跺腳。”“老師臉上也笑開了花。”一句句樸實的話語吐露的是孩子們得獎后真情實感,這時學生寫的文章情真意切,感情真摯,話語如開閘的流水,一瀉千里。
五、拓展教材,培養習作的靈性
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模仿優秀作品進行寫作,不僅可以使人潛移默化受到大家之作的靈氣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更重要的是在“依葫蘆畫瓢”中,感受作者潛心寫作的精髓,在模仿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新課程實驗教材所選的優秀的作品,語句優美,有一定的思想和內涵,在寫作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點,非常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所以,作文的起步教學,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模仿,但模仿并不是學生機械照搬,只有能使模仿的東西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才是有效的、有用的模仿。書本中精選的一些童話故事、優美的詩歌等或寓意深刻,有的富有想象的空間,有的留有懸念,可以結合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教師如果能充分挖掘課文教學的空白點,結合文本發揮學生的想象,也是一種寫話訓練的有效手段,學生在寫話時既可以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又可以進行合理的想象,使兩者緊密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