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良 王忠楠
(1.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實驗中學; 2.煙臺第十中學 山東 煙臺 264000)
體育場地設施是保證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基礎保障,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不斷高漲,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狀況已越來越因此人們的關注。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政府對農村體育欠賬太多,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較之于其他公共產品來說一直處于滯后的狀態。因此本研究對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山東省農村居民的健身工作提供實踐依據。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以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山東省16市62縣123鎮130村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狀況。其中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46份,其中有效問卷139份,有效率為95.3%。調查問卷效度和信度均進行檢驗,符合本課題研究的要求。
2.1.1 供給總量
文章共調查了130個村莊,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村莊中,有體育設施的僅為45個,占34.6%,無體育場地設施的有85個村莊,占65.3%。從調查結果來看,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缺乏程度比較嚴重。
2.1.2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種類
從表1中可知,被調查的村莊中,體育場地籃球場地設施較多,占35.3%,這與我國籃球的普及程度較高有關。其次是乒乓球場地,占全部場地設施的17.6%。健身路徑是近幾年國家體育總局普遍推廣的健身設施,但在山東省農村普及率較低,僅為15.7%。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的田徑場是村與所在村學校共用的場地,沒有一個村莊獨立建有田徑場地。從總體來看,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較少,品種比較單一,且很少體現不同的地方特色。
2.1.3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面積情況
從表2可知,被調查村莊中,場地設施的占地面積為32000m2,如果按有體育場地設施的村莊計算,每村場地面積平均為711m2,若按全部被調查村莊計算,平均為246m2,人均為0.31m2。從數值看,每個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面積較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有田徑場的緣故,故調查數值被放大,如果不計算田徑場,各村莊的體育場地設施面積將大大縮減,人均面積也大幅下降。就現實結果來看,人均場地設施面積已經遠低于第五次全國場地普查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3m2的結果。
2.1.4 農村體育活動組織情況
從目前來看,體育競賽的開展是宣傳、發動農民進行體育活動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從調查結果來看,組織比賽的村莊很少,且比賽的項目單一,除了籃球賽開展較多外,其他體育活動的開展十分匱乏,而且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場地設施開展,導致參與的人群較少。
2.1.5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經費來源及管理狀況
通過調查得知,目前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經費有86.7%是來自于政府投入和村自籌,企業和個體資助的比例很少。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經費一直是當前農村體育所面臨的問題,雖然有關政策法規將體育場地建設納入各地本級財政預算,但是政府財政支出有限,資金投入總量偏少。而且因為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投資回報率較低,無法很好的吸引民間資本。
另外,場地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對農村體育運動的開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的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很不完善,造成場地設施損壞嚴重。如何對其進行管理,后期的管理經費從哪里來,就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
2.1.6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存在問題分析
村民對目前的體育場地設施狀況提出了許多問題。其中,器械的陳舊老化占首位,達到48.9%。第二位的是場地的不平坦,影響了健身的熱情和質量。處于第三位的是關于場地設施的管理問題,村民普遍認為,場地設施的管理責任不清,管理混亂,導致場地和器械受損嚴重。其他依次是器械功能不明,“缺少說明”和“種類太少”。(見表3)

表1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種類

表2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面積情況

表3 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存在問題分析
3.1.1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的總量不足
從前面的調查結果可知,山東省農村的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多年來,政府對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太少,且管理體制十分落后。因受長期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造成社會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在公共體育設施及其福利性體育服務等方面的供給遠遠落后于城市。
3.1.2 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的結構不合理
從供給的內容來看,山東省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的結構不合理。農民的文化特質導致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效率的低下,獨立、分散的眾多農民對體育場地設施的需求也呈現多樣性,目前供給渠道的單一,忽略了農民的需求,完全體現了供給主導型,而非需求主導型。這一結果就會導致目前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出現“總體不足”和“相對過?!钡拿墁F象。
3.1.3 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管理效率低下
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過程中,管理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尤其是場地設施的修繕和維護。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管理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農民自身知識的缺乏,對設施的維護缺少經驗和知識,往往潛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本研究的個案調查中,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安全問題。
(1)打破城鄉二元格局,塑造城鄉一體化的體育公共物品供給機制。
(2)厘清供給主體,明確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供給職責。
(3)加強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對其供給主體、決策程序、管理等加以規范化和制度化。
(4)建立和完善農民的體育場地設施需求表達機制。
[1]裴立新.當前農村體育發展中若干重大問題的理發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3.
[2]程云峰,李金珠.關于黑龍江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體育場地設施狀況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8(2):8-11.
[3]須曉東,王平,赫小剛.江蘇省農村體育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1):58-61.
[4]翁惠根.關于浙江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體育場地設施狀況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1995(3):42-46.
[5]奚鳳蘭.山東省農民體育健身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4):36-39.
[6]王維,孫巖,王建.我國縣域體育場地建設現狀及對策[J].體育學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