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3)
運動心理學認為,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動機由人的需要所引起。對留學生學習武術的動機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通過創造外部條件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對留學生的武術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要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使學生學會一定的武術運動技能,而且還要激發他們對于中華武術和中國文化的興趣,使之形成對中國武術乃至中國文化的熱愛。此外,對留學生學習武術的動機的研究也是武術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抓住和掌握留學生學習武術的動機和目的所在,對于我們有的放矢的做好武術的國際推廣傳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研究對象:本文以在長春市內各高校留學的留學生習武的動機和影響留學生習武動機的因素為研究對象。(2)研究方法:①文獻資料法。廣泛搜集、分析、整理近10年與留學生學習武術的動機和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理論著作和研究成果作為研究的參考。②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隨機選取了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師范學院、長春大學等高校的50名正在學習中國武術的留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發放問卷50份,全部有效收回。其中男生32人,女生18人,其中歐洲留學生12人,亞洲留學生23人,非洲留學生7人,美洲留學生8人。本研究在問卷調查之后對研究對象進行了進一步的訪問。③統計分析法。將收到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最后得到可行性結果。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得出結果,留學生的習武動機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東北師范大學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主要集中在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提高防身自衛的能力兩個方面。留學生來到中國主要是以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為目的的,因此,通過學習中國武術來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就成為了他們的習武動機之一。此外,由于中國功夫電影中所描繪的中國武術的技擊技術的高超以及攻防中的美妙,留學生也希望能通過中國武術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攻防技擊和防身自衛的能力。
通過表2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習武動機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與中國臨近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留學生更希望能通過中國武術的練習來提高自己對古老的東方文化的認識,加深自己對中國古代哲學和倫理道德的理解。與亞洲國家的留學生相比,歐美國家的留學生更在乎學習武術的實用性功能。相對而言,非洲國家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比較不同,既有亞洲留學生提高文化體驗的動機,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學生希望能提過練習武術來提高自己的防身自衛的搏斗能力。
通過表3我們可以看出,來華時間不同的留學生在習武動機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由于來華時間的長短不一,就造成了留學生的語言水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這就對他們選擇中國武術的動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來華3~6個月的留學生由于剛剛到華不久,對中國的一切都很好奇,有很積極的興趣。這些學生學習武術多是興趣和體驗本土運動和受到電影的影響,希望能學習到象電影中描繪的攻防格斗的技能。6~12月的留學生由于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習武的動機就開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希望能通過中國武術的學習來加深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通過武術的學習來體會自己在平時所學到的中國傳統哲學觀念,中國的思維方式以及中國的文字等。來華1年以上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基本上開始變的理性化,他們漸漸的認識到學習中國武術已經稱為了他們在中國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留學生習武動機源于其內在的需要或者內部喚醒狀態。由于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先天的潛能、心理傾向的差異性,不同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不同教育體制及教育內容的錯綜復雜性,再加上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法,留學生所形成的社會需要會千差萬別,個體復雜多樣的習武動機自然會存在合理的與不合理之分。留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中國武術并接受武術文化以及武德教育,通過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中所包含的傳統哲學傳統禮學和行為規范等的認識,形成合乎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大發展以及全球文化大融合的需要,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內在需要,是習武動機培養的正確方向。

表1 留學生學習中國武術的主要動機的調查結果

表2 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選擇練習中國武術的動機的調查和分析

表3 來華時間長短不同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的比較與研究
習武外在誘因主要是指習武目標和獎賞與懲罰。由于人所特有的主觀能動性,習武者在習武之前往往通過預期等以認識到習武的目標和其價值意義。因此,外在誘因也轉化為其內在動力,從而具有了動機作用。
習武的目標對習武者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但如何使習武目標發揮最大的效能。首先,應根據習武者的現實情況,習武者的個人需求要得到充分的尊重,習武者應該參與到目標的設置中去。因此,在針對留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理解來自不同國家可地區的留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現實身體條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思維方式,設計出一套能夠使留學生接受和感受到自身文化得到尊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設置適合其本身特點的小型和內部的交流比賽,以正確的引導留學生的習武動機。其次,目標設置應遠、近相結合,習武者既應有長遠的追求,也應有明確的近期目標,在實現近期目標的同時,逐步逼近遠期目標。再次,目標設置應稍高于習武者先前已獲得的水平,使自己要踮起腳尖才能夠到目標,使自己產生適度的緊張狀態,更能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在留學生的教學中應該為他們設置更長遠的目標,要讓他們懂得學習和練習中國武術的外在動作只是學習武術的開始,而想要掌握真正的中國武術的真諦,應該是對隱藏在中古武術運動之后的那份中國傳統文化。
強化主要是指對行為的增強作用。外部強化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手段,主要采用獎勵的方式。這種獎勵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物質;另一種是精神的,如表揚、鼓勵等。一般認為強化有助于習武者動機的激發。但強化手段應慎用,對習武者的動機的激發應以內部動機為主,外部手段為輔。在留學生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通過運用第二種強化手段,來鼓勵和引導他們對學習中國武術和加深對中國武術的理解的信心。在教學中要刻意的多做一些鼓勵式的手勢和可以多說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或者投以贊同和鼓勵的眼神等。
(1)通過學習中國武術來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加深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是留學生學習中國武術的主要動機。(2)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3)來華時間長短不同的留學生的習武動機也不同。
(1)在教學中應該將簡單的身體運動教學向文化的傳達方面轉移。(2)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強化等手段來正確的引導學生的習武動機,改正學生的不良動機和矯正學生的動機的偏差。(3)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手段,對學生的習武動機進行強化。
[1]王麗娟.習武動機的研究與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07(6):39-40.
[2]于翠蘭,吳曉紅.武術國際傳播狀況的跨文化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
[3]吳兆紅.推進武術國際化發展的理論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07(9).
[4]宣海德.對當代武術國際化的反思[J].四川體育科學,2006(3).
[5]劉洪波,紀銘霞.發展中國武術應注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搏擊·武術科學,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