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寧
許多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在以優異成績走出校門之時,可能對國際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有非常透徹的理解,但可能在一樁實際的國際貿易案例面前束手無策,而這種能力又是外貿行業招聘人員所考慮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實踐教學在國際貿易專業教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操作技能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為適應高職教育以應用為目的,以提升貿易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要求,《國際貿易實務》在實際教學中己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但通過調查,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及存在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重視不高,所以實驗室配備不夠充分,校內實訓、實驗室相對廈乏。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實訓、實驗室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在實踐教學上的投入嚴重不足。國際貿易實務一般是和好幾個課程共用一套設備和機房,輪流使用,教師不能根據課程的需要靈活的安排那次上實驗或者理論課程,只能是什么時間有空機房才能上實驗課。
(二)與校外實習基地合作機制不成熟,學生的實習機會少。通過調查發現,由于設施、場地和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在國際貿易專業中,實踐教學環節往往少而簡單,只有諸如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模擬和報關報檢實訓等少數幾個實踐環節,很少有學校開展外貿場景實訓,從而使得校外實習環節與校內實訓環節嚴重脫節。
(三)實踐模擬軟件中的案例資料太陳舊,幾乎沒有售后更新,很容易和實際業務脫節。并且案例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更像是一個一個片斷的組合,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業務全貌。
二、如何加強《國際貿易實務》的實踐教學
(一)改革課堂教學,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
1.使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電子課件把實踐技能的培養“請”進課堂,強化學生知識技能的吸收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運輸時,單純的按照書本上的流程講解,學生會感到很枯燥,筆者經常從網上下載物流公司的實際裝卸貨物的視頻以及集裝箱、托盤的圖片,插入PPT課件中,邊講解邊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把書本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
2.請外貿專家走進課堂。學校應根據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采用各種方式邀請有工作經驗的企業領導或管理人員來校作報告或講課,向學生介紹國內外貿易發展的狀況,介紹外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的經驗,以及外貿企業中青年員工的成長過程,解答學生在國際貿易實務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等,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更好地了解社會,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自覺性。
3.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合,重點評價學生態度和職業能力。目前我校的教學考核方式是卷面成績至少要占70%,否則需要額外申請,經批準后才可增加非卷面成績的比例,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允許實踐性強的課程實踐成績占40-50%,而不需要另外審批。而且考試的內容必須有較大的覆蓋面,既要測試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通過諸如出口還價核算之類的計算題去測試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更需要通過案例分析題去測試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及實驗室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
1.建立專門的國際貿易仿真實驗室。在國際貿易仿真實驗室,設有銀行(進出口相關業務)、保險、商檢、海關、稅務(出口退稅)、國際貨運代理等全景實戰模擬演練室。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建立不同的模擬公司(有出口公司有進口公司),模擬公司與真實公司具有的部門一樣。每個部門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并根據實際公司情況,模擬職業環境,設置仿真崗位,使學生在模擬的職業氛圍中學習相應職業崗位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2.充分利用高質量的教學軟件。在現實中,學生不可能天天與外貿公司打交道,學生在實習中也不可能對外貿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能實踐。因此,利用電腦局域網,購買教學軟件,在校內進行實踐訓練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實驗室里,學生利用教學軟件,通過網上模擬,實現國際貿易的無紙化操作,從進出口合同的交易磋商、函電往來、合同簽訂、信用證的開立、出口貨物托運訂艙、出口報關投保、出口單據的制作、銀行審單結匯、業務善后等具體操作程序通過一個完整的進出口業務案例串連起來,使學生通過實習,產生一種完成一筆出口業務的真切體驗,使學生能在一個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中切身體驗商品進出口交易的全過程。
(三)加強與外貿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學校應積極與外貿公司、海關、商檢局、港務局、銀行、稅務局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強溝通與聯系,建設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學生通過在現實企業的實踐操作,進行國際貿易工作的實戰訓練,例如單證業務、單據制作、報關報驗等,增強其從事外貿業務的切身體會。讓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習。目前,我院已與省內一部分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但是在和實踐課程對接方面做的還很不夠,希望未來就這一問題能有所改觀。
總之,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本課程應以外貿業務員的工作為教學內容,以進出口的業務流程組織教學過程,采用以練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在仿真的工作場景中運用仿真的業務軟件和單據表格進行大量的外貿業務操作,再加上實訓基地的實習配合,訓練學生對國際貨物買賣條件的把握與運用能力、履行外貿合同的能力以及防范與處理貿易糾紛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承擔進出口貿易中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困難
1.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和合作機制的完善。實驗室的模擬畢竟不是真實的國際貿易業務,學生能走進企業切身體會貿易流程的環節對于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對業務的了解都有重要的意義,這方面還需要學院的多部門配合,共同完成這一任務,這不僅對這一門課程以及對其他的實踐性課程也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2.鼓勵教師走向企業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如果任課教師真的走向企業任職面臨很多的問題,比如,外貿企業單位的選擇和職位的安排以及收入的來源等問題,需要教師、學校和企業要達成共識并不容易,另外教師的職稱評定政策與之很難協調也是教師不愿意去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