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春喬
反腐攻略
常給科研殿堂撣撣灰
文/羊春喬
近年來,國家逐年加大了對科研的經費投入,然而,龐大的科研經費往往并沒有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一個幾百萬元的科研項目最后只換來一兩篇垃圾論文的實例舉不勝舉。防止科研經費“跑冒滴漏”,遏制科研經費腐敗,在科研經費使用上推進“陽光工程”建設,已經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我們的行政科研經費主要來自于國家各級科研主管部門,教育部、科技部以及相應各部委,但是科研經費怎么分配,由大大小小不同的政府機構決定,導致凡是不愿意投其所好去結交的知識分子或沒有行政職務的知識分子常常被排擠在科研經費分配圈之外。
這種分配體制極大地挫傷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最大反映為科研分配行政化。行政機關具體負責科研經費分配,分配時要找一些專家,美其名曰提高分配科學性,但找的大多是離行政圈最近的專家,可能找校長、所長、院長當專家,現在高校最富有的是具有行政職務的科學家。
科研工作有不可預測性,需要隨機應變,所以預算不可能做得過細。在香港,政府撥款只對人事、實驗室日常開支以及會議經費三個大項的經費來設一個界線,如果有突破才需要事先申請批準。這個模式非常好,也是現在很多教授、科研院所渴望的。它的分配優點在于,每個學者都以學術聲譽做擔保,可以申請第一筆錢,但申請完后,如果拿不出相應成果可能就沒有了,所以每個人非常珍惜自己的學術聲譽。
另外,完全靠學術聲譽來做,國家對科研經費審查也沒有那么細,但自律精神非常重要。我國審查制度比較多,但有各種措施來規避,使很多制度形同虛設。
公務卡是指財政預算單位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信用卡。公務卡消費的資金范圍主要包括差旅費、會議費、招待費和零星購買支出等費用。公務卡具有一般銀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費等共同屬性,同時又具有財政財務管理的獨特屬性,能夠將財政財務管理的有關要求與銀行卡的獨特優勢相結合,是一種新型的財政財務管理工具。
在科研領域推行公務卡,可以將經費支出納入有效控制軌道。課題經費由委托單位下撥到項目依托單位后進入學校賬戶,課題經費的支出在發卡銀行授信額度內刷卡支付,并取得發票及刷卡憑證,然后向單位財務申請報銷,單位財務審核無誤后將報銷款項直接劃入該工作人員公務卡賬戶中。銀行將公務卡的劃款信息和公務卡向商戶付款的明細支付信息,通過銀聯網絡系統,實時向科研單位財務部門反饋,以滿足動態監控管理需要。這樣做,減少了現金環節,提高了財務透明度,進而起到預防腐敗的作用。
參與查辦許多科研腐敗案件的檢察官呼吁,國家科研行政管理部門應盡快制定科研經費支出統一使用公務卡管理的相關規定,為公務卡在科研領域全面推行提供政策依據。
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科研單位都應全部納入公務卡使用范圍,包括各類公立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科研單位。不論縱向科研項目,還是橫向科研項目,經費支出均應采用公務卡結算。
公務卡結算范圍也應予以明確。由于使用公務卡需配備相應電子刷卡設備,囿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有些項目支出和支出地區沒有配套電子刷卡設備,需要區分情況制定結算項目。建議制定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目錄中的支出一律使用公務卡結算;一些零星支出,比如過路費、簽證費、停車費等可以現金支出,但應規定相應金額上限,并且加強審核力度。

科研經費的濫用和挪用不僅白白浪費國家有限的科研投入,妨礙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也會嚴重玷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作為神圣的科研殿堂的社會形象。
面對科研經費的濫用和挪用的普遍現狀,面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職務犯罪愈演愈烈的嚴峻形勢,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才是根本途徑。
這些制度包括∶完善人財物管理制度,緊緊抓住人財物管理等權力運行的關鍵部位,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職務犯罪;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增強財務的透明度,規范財務支出管理,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健全科研課題獎金提取、勞務酬金、創收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
建議科研機構和有關部門加大對科研經費的監管審查力度,力求每一筆經費的用途和去向都審查清楚,同時加大對課題負責人濫用和挪用科研經費的問責力度。課題負責人要對課題經費使用負全責,如發現濫用和挪用科研經費問題,應當視情節和后果取消其課題負責人資格,取消申報課題資格,追回被濫用挪用的資金,若情節嚴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其次,要切實加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知群體和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建議有關部門在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時,可考慮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列入“六五”普法的重點組織,開展送法進科研院所活動,舉辦參觀監獄,服刑貪官現身說法等警示教育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強化科研院所高知群體和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
此外,還可以積極開展紀檢監察、司法機關與科研機構的廉政共建活動,簽署廉政合同。檢察機關可以全程監督科研院所重大科研項目的招投標過程。
應該重視并從制度上認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說∶“一般而言,科研工作不會限于一周五天、每日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就我自己來說,每天都干到晚上12點以后。而且,科研工作需要創新,這與常規勞動不同,科研人員總是在不斷地積累知識和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科研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科研人員的付出不同于一般的勞動者。因此,應該允許他們從課題經費中獲得與科研工作相適應的酬勞。但是在我國,目前還不可能。”
俞金堯介紹,我國社科基金項目中,科研人員的勞務費最高占科研項目經費的10%,而且這一勞務費還不能由科研人員自己提取。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認為,除了俞金堯分析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現行科研經費管理,在項目立項時,一些環節設置過于死板。他說∶“太過強調預算執行力,也使科研人員在每年特定的時間中突擊花錢,用虛假發票或虛構科研活動來報銷未實際產生的科研經費,套取國家和集體財產?!?/p>
“科研人員付出了很多,但他們的創造性勞動得不到承認。所以,一些人就拿別的票據從課題費里面報銷?!焙钚酪徽f。
針對這一現象,俞金堯認為,除了重申科研經費的國有或集體財產的性質,科研人員不得視科研經費為個人所有外,還需要制度上認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蒲薪涃M申請成功后,其用途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科研經費實際支出;另一部分作為“智力補償費”發放給科研人員。
他以社會科研基金為例解釋說,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下一個課題的經費為15萬元,可允許科研人員直接從中提取40%(即6萬元)的費用作為“智力補償費”(或可稱為“科研津貼”、“勞務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下一個課題的經費為30萬元,允許提取30%(即9萬元)作為“智力補償費”。課題經費超過30萬元時,也按30%提取,但對提取的總額設立一個上限,比如最多提取15萬元。自然科學科研項目提取“智力補償費”也可以照此思路辦理。
“允許從課題經費中提取‘智力補償費’,讓科研人員的工作得到了應有的報酬,有助于減少經費使用中的虛假報銷現象,從而減少科研工作中的腐敗風險?!庇峤饒蛘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