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語文課堂是指教師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多的發展。語文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增強自己的知識閱歷,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努力探尋優質高效語文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高效;策略
課堂的高效指的是教師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多的發展,這里的發展不僅指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還包括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情感體驗、思想品質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語文學習因其獨具的文學性、審美性、靈活性等,更應在課堂上演澤出獨特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語文教師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廣泛閱讀,潛心鉆研,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積極探尋優質、高效語文課堂的策略。
一、目標與評價策略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應從三個維度展開,即關注學生發展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語文課而言,語文課的培養目標是多元而且開放的,包括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塑造,文化品位的熏陶、審美性趣的培養、人文精神的建構等。只有充分考慮到語文的這些目標功能,語文課才不會迷失方向;才能聯系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生活;才能真正讓語文課充滿魅力,實現課堂高效。語文教師應在課前精心準備,科學預設,使教學目標呈現其本身教學的價值取向,統一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之中。
二、設計與流程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案,為成功教學繪制藍圖的過程,這也是教師發揮創造才能,體現教師氣質魅力的過程。語文課堂的設計更要打破常規,體現創造性,決不能采用過去從開頭到結尾的串講方式。尤其是文本教學,要選好教學的突破口,要關注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及關系銜接的自然、協調、有序,從而組成具備整體性功能的有機結構,最終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師要展現自己豐富的文學功底和良好的藝術氣質,整個教學流程要語言生動,感性豐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三、能力與品質策略
1.語文課堂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新的教育方式更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應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陣地,語文課堂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加學生質疑,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語文兩個字拆開來講,就是口頭語加書面語,說通俗點,學習語文就是學會說話,學會寫作,而目前有很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比如在寫作文或解答閱讀題時,可能心里知道答案要點,可就是組織不出來,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也是語言蒼白,毫無文采,冗長羅嗦,磕磕拌拌,甚至還有病句。因此,語文課堂上能讓學生說的盡量讓學生說,能讓學生寫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寫,課后也需布置一些作業,如寫段感想、翻譯一小段文字等,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語文課堂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
德國教育家、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有悟性,卻沒有靈魂,有知識,卻沒有精神,有活動,卻沒有道德欲望”。語文教育的的內容極其豐富,充滿著人文精神和德育的滲透,語文課堂應在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語文教師要充分理解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共性和特點,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師生平等、和諧、合作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習過硬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
高效是相對于低效、無效、負效而言的,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挖掘本質,領悟精髓,努力探尋優質、高效課堂的策略。教育是永恒的話題,教學策略的探尋也永無止境。而高效課堂的具體標準及其評價體系,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于新課改的推進。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