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看”“想”“議”“練”四個要點,著力探究“引”“探”“導”“伸”等四種課堂教學方式,致力于選擇適應學生的課堂模式,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與反思中有效思考,使課堂獲得最有效生成。
[關鍵詞]體育課堂;探究關系;有效生成
體育課堂教學中應把“看”“想”“議”“練”四個要點有機結合起來,把握好“引”“探”“導”“伸”四種教學方式的關系,充分認識并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作協調能力、自我鍛煉能力,使課堂獲得有效生成。
一、在體育課堂中,實現“看”“想”“議”“練”的有機地結合
1.“看”——培養觀察能力。欣賞性地看,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等聲、像、形并茂的特點,向學生展示動作的美感、動作的準確性等,以此感染學生,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動作、學會動作。分解性地看,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學會觀察,掌握觀察的方法、順序等,在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掌握動作和方法比較性地看,通過對與錯的動作比較讓學生理解動作的標準與規范,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
2.“想”——思維與能力的融合。在體育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提升能力。在日常的教學與鍛煉中,要給學生留下適當的思考空間和余地,這樣學生才有有意識地去思考動作要領,才能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動作的細節,學會科學的方法,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能夠發現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思維,對某些動作和要領進行創新性理解。
3.“議”—— 體現主體性。“議”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以及實踐中的有些細節性問題是部分學生不會也難以關注的,通過“議”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們在合作中相互補充、相互激發,幫助學生們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對于“議”的問題,教師要把問題設置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置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議”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學生“想”“議”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進行適當引導,對學生們討論的結果進行適時總結,讓“議”有結果、有實效,幫助學生們從“議”中獲得收獲和成長。
4.“練”——發揮想象力。當教學新的技術動作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動作進行模仿練習。這種模仿不是簡單的動作模仿,而是要讓學生體會動作的要領,掌握動作的關鍵。當學生領會這些關鍵點之后,再進行動作的練習,教師進行適當指導,這樣學生才會學得深刻、學得透徹。綜合練習是一個融合的過程,其目的是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新舊動作的對比等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
二、“引﹑探、導﹑伸”綜合運用,建構適合學生的課堂
1.引。課堂教學的引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情感融入和思維激活的催化劑,更是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開端。
2.探。“探”指的是學生的研究,探究,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的思維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或者知識的延伸進行思考、探究的學習方式。“探”這個環節既考驗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考察學生的能力素養。
3.導。第一,導在興趣生發時。如籃球新授課教師示范后總是講解很多技術要求和動作要領,結果導致基礎一般的學生“望球生畏”,練習興趣不高;相反,在教學中示范后不多講,而讓學生自己去模仿動作,體會要領,這種嘗試性練習卻能很快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導在疑難困惑時。引要引在多緒處,導在疑惑時。
4.伸。“伸”就是對知識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教學會學生課本上的知識,而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探究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知識,教會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真正實現教育與生活的融合,培養學生的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將知識與技能與生活密切聯系的能力,讓學生隨處學習、隨時學習。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