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教師應通過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現狀的分析,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優劣點,從而選用適合自己教學小學語文古詩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國度,悠久的發展歷史產生了燦爛輝煌、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瑰寶。從先秦散文、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古代優秀文化,小學語文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古詩詞內容,對小學生提高生審美思想,提高創造力,樹立人文關懷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現狀
1.過分重視知識的積累,忽略感性體驗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存在觀念上的誤差,很多教師將古詩教學等價于詞語解釋,一些教師甚至將每一個字和每一句話都對號入座的把它們翻譯成白話文。這種教學方式直接局限了學生的想象,破壞了古詩獨有的意境,同時還會產生被動學習語文古詩的不良現象。我國古代教授漢字的內容大多采用的是韻語的編寫形式,學生學習時主要表現為反復誦讀,對詞語意思和句子表達等不要求其立刻理解,這種方式是符合當代古詩教學的。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先熟練掌握詩詞,然后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體會這些詩詞的言外之意,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掌握。
2.我國小學生缺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在語文古詩學習大多存在著嚴重缺少主動性的情況,一般只有在課堂時間進行學習,課堂以外的時間小學生很少會進行古詩的背誦學習等。一些教師在古詩教學時過多采用教師引導的方式,直接導致學生產生依賴心理,當發現問題時不會主動思考,這種學習環境對學習古詩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學生變得很少自學和自覺背誦古詩,影響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率。
3.我國小學古詩教學方法缺乏對古詩作品的思考。我國古代詩詞的特點是將情、景、理三者完美結合形成一個意義深遠、發人深省的意境。然而,目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課堂設計上無法滿足將詩句形象化、營造畫面感的要求,這一問題使得我們對古詩的欣賞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使用解決了這一問題,然而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如果過度的使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古詩欣賞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在朗讀后立即播放多媒體視頻,會限制禁錮學生的想象力,優美的古詩意境也會被破壞,學生無法感受其內在的神韻,直接影響了對古詩的思考和理解。
二、思考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
1.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增加情境設計和直觀感受。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電腦課件、掛圖、書面文稿等多種形式對古詩的相關資料進行展示,小學生能通過對這些資料的閱讀和欣賞對所要掌握的古詩進行初步認知。這些資料的內容可以選擇作者的簡介、詩詞描述的畫面以及一些疑難詞的解釋等。
2.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增加古詩背景的介紹。小學教材上的古詩在創作背景和情感表達上存在著差異。例如,李白在寫“送別”時就有很多不同:有借潭水表達汪倫與其感情深厚的《贈汪倫》;還有以目光送孟浩然,將長江水比作他們之間感情的《送盂浩然之廣陵》,不同的創作背景造就了不同詩詞意境的表達。學生對古詩創作背景的了解,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3.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加強朗讀訓練。古詩有別于一般文章,其特點是具有獨特的音韻美感,這種音韻之美通過朗讀才能充分表現出來,才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小學古詩教學應加強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學應通過教授多樣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得朗讀不僅僅是單一的重復,而是賦予感情的誦讀。
4.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加強說話訓練和培養想象力。在古詩教學時應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計劃,在古詩教學中著重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加強說話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我國的古詩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瑰寶,是有別于其他國家語文教學的重要文化資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科學指導學生誦讀詩歌,提高學生的詩詞理解能力,以小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古詩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