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需求要求教師熟悉《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法,利用現(xiàn)代信息和語文教育資源,教會學生閱讀,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教學;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就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運用各式各樣的閱讀方法,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重視閱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可學會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如在學習停頓、快慢、高低、語調,尤其是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等過程中,學生通過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僅可懂得每字詞句的確切含義,還能學會推敲全篇的氣勢脈胳,使這些語文文字滲透到自己的腦海里。
學生的語感是從閱讀中培養(yǎng)出來的。語感的培養(yǎng),全靠學生平時的多讀、熟讀、背誦。只有多讀、熟讀、背誦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揣摩,才能從中獲得語感。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長征》一詩時,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如果就僅僅解詞讓學生理解,不僅索然無味,而且不能很好理解詩意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先讓學生查字典理解“逶迤”和“磅礴”的意思,用藍色粉筆在黑板上勾畫出“連綿不斷的五嶺山脈”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巒”,接著用白色粉筆畫出“細浪”和“泥丸”。這樣用圖畫的形式進行對比,學生便能很快明白寓意,體會到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除要利用好課堂內外,還可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等場所查找資料,在閱讀中增加閱讀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做到能獨立地綜合運用已掌握的讀書方法、程序,反復揣摩、整體感悟。在閱讀中不斷增強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重在閱讀,在閱讀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應該掌握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獨立學習、閱讀,為今后的學習生涯夯實基石。
語文教師要按照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把閱讀“還給”學生。在閱讀環(huán)境中,需要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去感受和領悟課文的知識與內涵。
1.朗讀與默讀。朗讀是指有聲語言,在閱讀中讀出聲音來。在朗讀過程中,要求讀“正確、流利、富有感情。”在朗讀課上要用普通話,發(fā)言清楚響亮,不讀錯音、錯字、不讀重字、添字、不漏字。在朗讀課上要做到:一是強調學生看到讀到、口到心到、注意力集中,讀準音、讀準字。二是在朗讀時要防止學生有口無心,盲目朗讀。在朗讀訓練中擴大學生的視讀廣度,要逐步做到細致地讀,正確處理重音、停頓、運用適當?shù)恼Z調,速度和節(jié)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時還要注重朗讀形式:個別讀、齊讀、自由讀、領讀、輪讀、分角色讀等。在朗讀過程中,還須注意學生年齡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
默讀是無聲音語言。在默讀過程中,掌握默讀的方式,速度較快、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精力,有利于靜謐地思考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文中的重點詞句細細琢磨、反復推敲,做到邊讀邊想邊記,就能在默讀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精讀和略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閱讀題材和體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就是既會精讀,又會略讀,精略得當,學出風格、讀出品味。
精讀是對課文詞語讀得精細、深入,是對課文能理解其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式,積累語言材料。教師應在課堂上組織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略讀是要求學生獨立或半獨立的閱讀。葉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故略讀也不可忽視。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