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學生對其已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日常教學中,將網絡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對網絡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是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逆向思維;信息技術;教學
“網絡技術應用”的教學應側重激發學生興趣、內容與現實相結合以及強調學生對網絡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應用。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對網絡技術和參與創造性活動的興趣;結合實際條件,把網絡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避免技術與應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充分展示網絡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展示網絡技術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
一、“過程反演”——從個別到一般
“網絡技術應用”是理念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沒有技術原理,就沒有開拓創新的技術實踐。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能力強,技術課程中單純機械的、程序性的操作技能已不能滿足他們。既有挑戰意義又有創造內涵的技術原理和實踐活動才能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網絡技術應用”離不開必要的技術原理或技術理論的支撐。“網絡技術應用”的課程內容設置上有些是邏輯性比較強的,有些是可以調整的,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對課程進行重新組合。
在網絡技術“網絡通信的工作原理”中“數據的傳輸過程”的編寫是先總體講到“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然后又提到了“因特網TCP/IP協議”。這樣編寫是一個先總后分的內容呈現順序。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一般接觸的無疑是TCP/IP協議,不少計算機網絡實用讀本也多以介紹TCP/IP協議為主。OSI模型描述的是數據傳輸過程中的重要原理——分層技術原理,是理想的概念模型。課程標準及教材中要求學生“了解OSI模型的基本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一種在TCP/IP協議之上的更具有普遍意義的通用的分層模型,而TCP/IP協議只是OSI模型分層原理之下的一種常用協議體系。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應該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以求發現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從問題的反面剖析,對過程進行反演。因此,在真正講授“數據的傳輸過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調整,可先從學生有所了解的因特網TCP/IP協議體系入手,述及數據傳輸的過程,然后再追溯到OSI模型的分層原理,由個別到一般。上述運用了結構逆向思維的概念,即從已有事物的逆向結構形式中去設想,以尋求解決問題新途徑的思維方法。一般可以從事物的結構位置、結構材料以及結構類型進行逆向思維。
二、“反客為主”——由受體變主體
“網絡技術應用”中“建立主題網站”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涉及網站的規劃、設計、實現、發布和管理。由于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網站制作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能夠使用一種工具軟件來制作網頁了。因此,“網絡技術應用”中該部分是從建設網站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建站過程。《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對該部分內容的規定是在學完之后應該能夠制作網站,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方式制訂網站開發計劃、設計網頁結構、確定制作方案,并通過比較與評價,選出最佳方案,根據方案完成網站建設。對于授課后學生的網站任務的布置,教師一般都是直接把已經想好的任務布置給學生,或者提供多個設計供學生選擇,如組建包含兩至三臺電腦的局域網、建設校園網等,一般都是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這種方法可能會幫助學生檢驗已學生的知識,但是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制作網站。根據心理學分析,大部分學生都是不愿意被安排做任務,有的甚至會認為是被迫去做設計,他們會產生一種壓迫感,會有心理負擔,最終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學生認知心理,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方式簡單地給學生布置制作網站設計任務的方式已經起不到好的效果了。此時,教師可以從另一方面考慮,不去給學生布置任務,而是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自己去找任務作,從而,讓學生反客為主。 “反客為主”就是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從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己選擇設計主題、自己規劃、自己組織匯報。“反客為主”運用了“狀態逆向思維”的思維方式,狀態逆向思維是指人們根據事物某一狀態的逆向方面來認識事物,引發創造發明的思維方法。采用這種方式教學,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與人協作的能力。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