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來培養的,而教師的職責就是不斷地探索出更符合現代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啟迪學生的智慧,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狀態;自主學習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本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徹底整改現有的教學模式,不再采用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提倡學生積極的、主動的進行學習,自主探索,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積極的搜集學習資料,并自主消化,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面對學習問題時,可以正確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的解決,培養學生的交流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與其他學生的合作。”大力支持學生的進行自主學習,始終強調自主學習中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的學習精神。
(一)自主與自主學習
自主指個人通過自己的自主意愿和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動,不受外界的束縛,自由發展,支配自身的行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會表現出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參加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是自主認知、自主實踐、自主反思、自主領悟、自主調控、自主總結的自我發展過程,它是一種很理想的學習狀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相對于“被動學習”或“機械學習”而言,它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方式。
(二)如何判斷學生是否自主
學生處于主動性的學習還是被動性的狀態,不容易判斷出來,教師必須通過幾個方面仔細的觀察,了解學生有沒有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從而確定學習的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到良好的學習方法,最終主動且享受地投入進學習活動中去。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數學課本中的材料,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發現知識的能力。
二、初中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通過一些數據觀察發現,大約有50%的初中生愿意參加數學學習的興趣班,這說明了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持有主動性。然而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興趣,甚至討厭學習數學這門學科,通常是由于家長的教育方式,或者學校教學方式和自身的情況造成的。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遵守教學規范,與學生一同參與到學習中去,共同探討最佳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幫助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的鼓勵他們使用各種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直到他們熟練掌握自主學習技巧。
(二)潛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意愿,應尊重他們的興趣。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那么教師就要及時的予以幫助,與學生一同找出原因,并及時的進行改正。例如,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將比較典型的問題應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的解決;或者在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時,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與成績暫時不理想的學生共同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信。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時,筆筆就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常情況下,都是先將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展示;隨后,在激發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也引導他們能夠與我共同思考,將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充分的展示。若是教師的思維與學生的思維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銜接,將會促使學生對知識能夠更好的應用,熟練的掌握自主學習的關鍵技巧。
三、初中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培養對策
(一)家庭教育對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的培養
家庭是學生接觸這個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對其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生長環境。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興趣,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學生的自主性是需要培養的,需要去引導,激發學習興趣。有些已經對于學習數學有了很好的興趣,并且自主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也有一些對此不感興趣。這就需要家長在學習數學方面多多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用數學來解決實際的一些問題,促成數學成就感的形成,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二)學校教育對初中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的培養
如今的數學教學,都在不斷地向我們傳達這樣的思想,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含義是:現有的理論或者原理,教師先不將其告知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在沒有的教師的幫助之下自己研究,將各種既定事實以及研究各類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最后得出的一般規律可在具體的材料中找出。“學生在獲取知識時,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或者去解決一項難題,都是依靠自己能力,那么與其他解決途徑相比,依靠自身力量的得來的東西才會真正的屬于他。”這是英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斯賓塞曾說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營造愉悅輕松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避免出現抵觸情緒。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