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學習興趣。要通過優化計算教學,科學合理訓練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數學計算與應用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能力提升;策略
一、注重算理優化計算教學
1.避免機械講解,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注重學生能動性和主動意識的激發和培養,通過調動學生在參與實踐中促進學生感官、思維等綜合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理解算理,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2.強化首次感知,讓學生掌握算法和算理。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尤其是教授新課時,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備課以及教學的過程必須準確且利于學生的理解。在學生掌握算法的基礎上,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對算理的探究。引導學生探究算理的產生和過程,這樣才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討論、比較,選擇出教師易教、學生易學且對后續知識的掌握有價值的方法,使學生在了解算法多樣性的同時,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養優化意識。
3.重視錯例分析,預防思維定勢。在計算教學和作業練習中,教師一方面必須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和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討論、探究等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防止尚未出錯的學生走進類似的誤區;還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及作業情況設計針對性練習測試,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都要準備一本錯題本,學生收集平時作業中的一些錯例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并寫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教訓,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老師則收集學生作業中典型的傾向性的錯題,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積累經驗,在教師之間分享交流,達到了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科學合理訓練,加強基本口算
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和常見。提高口算能力有利于提高筆算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也能夠切實幫助學生打牢數學計算的基礎。
在小學的口算教學中,“四張九九表”(即兩個一位數相加與其相對應的減法、表內乘法與其相對應的除法是四則運算中的基本口算)是一項基礎性內容,也是一切數學計算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熟練掌握、背誦、運用這“四表”。
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之形成口算技能和素養,關鍵在于持之以恒的科學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在每節課前2~3分鐘安排即興口算訓練,把口算訓練融入到常規的課堂教學中去。同時,也可以在作業、測試及游戲中適當加入口算訓練的內容,幫助學生加強口算訓練。此外,對一些技巧性口算等也應經常穿插訓練,抓住難點反復練習,采取靈活多變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的興趣和熱情,形成學生良好的口算素養和技巧。
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數學計算的能力。
1.認真審題。很多學生在計算中出現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審題不清。為此,教師可要求學生審題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題中的數字和符號;二畫:在試題上標出運算順序;三想:思考哪處可運用口算、筆算以及能否進行簡便計算等。
2.認真演練。在計算練習中,要注意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和心理素質。遇到數字大、步驟多,計算復雜的試題時,做到不急不燥,細心計算。即使是相對簡單的計算題,也要認真慎重,切忌草率。同時,要注意口算、筆算等多種形式的綜合運用。做題時,必須做到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此外還要引導養成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從而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3.細心檢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是難以避免的,教師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培養規范、細心的習慣,不要害怕繁瑣,對習題的計算過程、結果進行檢驗,并使之成為學生計算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保障計算結果準確無誤。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應大膽創新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既扎實有效,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為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