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教學應注意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計算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回歸生活實踐,提供創新氛圍,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效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計算教學;解決問題;價值
以往的數學教學過多地強調學生運算技能的訓練,簡單重復練習沒有意義的題目,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新課標更加強調通過問題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一、把解決問題融合于計算教學中,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新課標指出:“結合具體的問題選擇恰當的算法,會增強對運算實際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人教版新教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或貼近生活的事例為教學情境,將知識融于其中,使數學的問題情境具有現實性和開放性。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情境中包含的數學信息,然后再提出數學問題并計算,通過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如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時,教材出示一幅運蔬菜的情景圖,通過觀察及他們的對話中得出信息:趙伯伯三次運完60箱黃瓜,王叔叔3次運完600箱西紅柿,李阿姨三次運完240箱辣椒,李叔叔等三人一次運完124箱茄子。通過開放性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針對出現的不同算法,教師可讓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學生通過對各種算法的再認識,有利于優化思維方法,提高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把生活實踐融于計算教學中,感受計算的價值和應用
教師應注重創設現實情境,努力為學生提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例如,教學“有余數除法”之后,有這樣一道綜合題:超市有41盒香皂、32瓶洗衣液、18塊肥皂,為了促銷要將3盒香皂、2瓶洗衣液、2塊肥皂制成一個禮盒出售,問能制成多少個這樣的禮盒?讓學生獨立思考,幾分鐘后大部分學生都得出(41+32+18)÷(3+2+2)=13(個)。繼而教師可指導學生自制學具代表這三種洗滌用品,創設超市促銷的情境,請學生實踐操作,得出了只能制成9個禮盒的正確答案,再抽象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維方法。由于學生經歷了從錯誤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把創新氛圍融于計算教學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創新人才的競爭。因此,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的練習課時,一位教師出示問題情境:他們怎樣買票更合理?育新小學的3位老師帶6名學生去參觀動物園。票價為成人:12元/人;學生:6元/人;團體:7元/人。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得出方案后在組內交流。學生稍加思索后一致認為,老師和學生分開買票:老師買成人票,學生買學生票,得出算式12×3+6×6=72(元)。接著提問“只能這樣買票嗎?”學生再一次陷入沉思,紛紛點頭。老師再加以引導:“可不可以買10張團體票,共花費多少?”這時,學生紛紛說:“不可以,因為他們沒有10個人。”“有10張票,能不能讓9人進動物園?”“可以。”“10張團體票多少錢?請計算一下7×10=70(元)”“對呀!9個人買10張團體票更便宜,我怎么沒有想到呢?”“剩下的一張如果有人買,還可以賣給別人。”頓時,學生紛紛鼓掌。因此,在教學計算方法的同時,教師要適當創設一些開放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學生能打破常規,并勇于標新立異。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