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和自身的特點,有意識地創設生動、具體、活潑的教學情境。充分了解創新思維的主要特征,從而制訂相應的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思維;誘發靈感
教師針對不同的教育層次、教育對象,要有不同的創新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自身的特點,創設生動、活潑、具體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創新思維及其主要特征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創新思維是思維的最高境界。創新思維是一項復雜而抽象的思維活動,借助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刺激作用,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思維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新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盡管這種思維結果通常并不是首次發現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維主體自身的首次發現或超越常規的思考。
二、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維指導下所建立起來,能完成所提出教學任務的一種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它是人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教學的策略體系。它源于教學實踐,又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能促進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式。
1.開放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通常情況下,是由教師通過引進開放題以及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教學的品質,品嘗進行創造性教學活動的樂趣的一種教學形式。
2.探索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只能適應部分的教學內容。對于這類知識的教學,通常是采用“發現式”的辦法解決。具體表現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式、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這種教學盡管可能會耗時較多,但對于學生形成教學的整體能力、發現創新思維等都是有極大的好處。
三、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注意培養觀察力。一是要在觀察之前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二是要在觀察中及時加以指導。三是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學及現場教學技術,方便學生進行仔細、深入的觀察。四是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例如,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教師不需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應通過教具演示,創設環境讓學生觀察模擬鐘面的變化情況,通過觀察得出結論。
2.注意培養想象力。一是要有基礎知識和豐富經驗的支持。二是要有能迅速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三是要有執著追求的情感。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括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新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誘發學生的創新性想象。
3.注意培養發散思維。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訓練學生對同一條件下的豐富聯想,改變思維角度,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個性、鼓勵創優創新;加強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應用題時,應通過不同結構、解法、訓練學生集中或發散思維,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發掘新奇的思路,提出各種言之有理的新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4.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誘發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做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想,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通過邏輯推理去尋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總之,創新思維作為一種復雜的高層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種認識能力、多種思維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說,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運用多種思維,從而激發創造的靈感,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