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應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應用直觀的教學方法適當引導、循序漸進、導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興趣
興趣是學生各種創造力、求知欲的原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激發求知欲望的基礎,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當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教師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應避免在課堂中占用大部分的主動權。
在學習方式上,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討論、爭辯促進學生的學習。小組的分組應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進行自由組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
二、應用直觀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師若要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僅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入手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可將書本內容形象化,采用一種更直接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并理解,能直接說明問題和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課堂教學應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要誘發學生利用舊概念去認識新概念,應用已學習過的公式、法則、去解決新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維的發散。
三、適當引導,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和空間,力爭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動手操作,使他們在動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
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所支配的,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修養,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順利掌握新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并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結合新知識優化學習方法。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是可以遷移的。現實中,厭倦學習的學生往往對體育活動、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興趣濃厚。教師應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動機與學習數學聯系起來,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也將會事半功倍。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讓我們樂于重新審視以往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數學學習應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與渴望。我們應讓學生在奇妙的數學情境中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探索者、體驗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并解決數學問題,體驗數學的神奇與價值。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