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欣
摘 要:《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一門科目。為了很好地促進學生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學生們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很多則是死記硬背,為了應付考試,能落實得到真正的“德育”教育的則很少。為了很好地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們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變這一現狀,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們都能夠充分的理解與學習。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方法;教育和教學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學習的氛圍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能夠很好的學習知識的基礎,并且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發揮自我的性格,形成獨特的個性,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很好的發展,培養創造和創新精神。
創設良好教學環境的方法有很多種:一方面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充分地利用“愛屋及烏”的心理,發揮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從心底真正地敬愛和喜歡老師,從而對《品德與社會》課產生連帶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創設情境,如角色扮演、趣味問答或是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們應把發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放在重要的置上。
二、組織合作交流,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
1.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合作和競爭意識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以往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讓他們多交流、多討論,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進行消化吸收,知識上的疑惑能夠及時很好地消除,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果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感情,改善教學質量
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在課上的學習交流之外,師生之間還應該多一些生活上的情感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習慣,很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使師生之間能夠達到良好的關系。溝通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對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做及時的調整,對于每個教育環節都要進行很好的分析和調整,使整個教學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三、結合課程很好地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熱愛生活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學科。充分的反應的是學生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相當直接的反應兒童的真實生活,是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很好地去貼近生活。因此,就需要教師們圍繞學生生活,很好地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才是整個的教育教學的關鍵。讓學生多進行課外活動,再通過很多的實際活動,讓學生們多動手、多動腦。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品德教育很好地融入學生的活動中去。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到知識,而且要將知識運用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生活,學到的知識就要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們去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慢慢地去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真正地把知識和社會很好地聯系到一起,最終使學生們真正地弄清楚品德與社會之間真正的關系。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與生活相結合的課程,這樣就體現了這門課程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無時無刻的存在。教師的職責就是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地利用到生活中去,能夠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解答。同時讓學生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基本的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濱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