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霞
摘 要:分層異步教學的立足點就是學生在各方面所表現出的差異性,進而根據學生們獨有的個性以及潛能的異樣性,展開分層異步的教學。使得數學教學的拓展性、針對性以及選擇性得以增強。分層異步教學是個別指導與集體教學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型模式,是“因材施教”的真實表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策略
小學數學是上學初期所接觸的第一門理科性知識,這門學科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然而小學生尚且處于智商發展階段,有些數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難接受。但是無論再難的知識,都會有一些掌握得很好的學生,也會有一些不懂、不知道講的是什么的學生。針對學生在能力以及個性方面的異同性,分層異步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已經被很多學校認可并被大力地實施。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并不是隨意的,它講究一定的策略,要對學生的發育和學習產生一些積極影響及作用。
一、提問的分層異步性
分層異步的教學要注意區別對待,因為每個學生本身的智能以及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首先教師要將所有學生進行能力分類,可以將其分為:能力比較弱的層次、能力處于中等的層次、能力較強的層次,并且在提問時根據這些層次的分類,進行分層異步性的提問。教師在問題的提問方面,要由易到難進行層次上的過渡,讓學生先接觸比較簡易的問題,可以讓處于能力比較弱的層次的學生首先發言。在解決之后,再一層層地遞進。將大家都公認的“難度問題”交給“能力處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解決,引導其思考。最后,通過在學生間的巡視,對能力強的學生進行略微的指點,實現“難點”的解決。
二、指導的分層異步性
個別化的、針對性的分層指導是分層異步進行教學的具體展現,教師在策略的實施中應有規劃地指導。在進行分層異步教學時,教學內容講解的速度以及量要具有交叉性。首先,由于同樣的知識,但是學生所反映出的掌握速度以及解決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可能在教師講解到一半的時候就跟不上了,導致中途停頓,最終致使整節課的銜接性變差,這也是學生對于集體來說“跟不上”的又一因素。教師在發現學生的狀況之后,要進行個別化的、針對性的教育輔導,使其能跟得上下節課的講解。其次,無論是哪一層次的學生在出現學習困難時,教師的意見一定要具有建設性。例如:在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中,教師可將問題分解成一個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觀察出小問題與大問題的聯系,進而學會分解,把大化小,一步步將問題解決。對于能力相對較強的一類學生,通常邏輯思考、思維想法都是比較寬泛和活躍的,教師在此時要做好點撥,可以略微地指點一下學生,讓學生通過對視角以及思維的變換找到問題的解決捷徑。此外,教師還要將一些共性的問題進行搜集并展示,讓大家共同去察覺問題點、知識點,實現集體層次的提升。
三、練習作業的分層異步性
在分層異步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或者課堂中的練習作業都要具有彈性,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去進行選擇。練習的主要表現有:
1.要求的異步性
主要指層次若不同,那么要求也會不盡相同。例如:在練習一道有多種解題方法的題目時,鼓勵學生去進行發散性的思考,這
是教師應及時做的。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找出一種解答的方法就行了;能力處于中層的學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探討交流,盡量找出盡可能多的方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這些問題要獨立去思考并完成,找方法中的多量性、優越性。
2.難易選擇的異步性
這個形式是將難題和比較容易的試題都呈現在學生面前,且可以選擇,自由性很強,教師在能力考核時要看其所解答出問題的數目以及答案的精準度。
3.層次的遞進性
這個形式是指讓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對基本的習題必須要掌握;對能力處于中層以及比較高層次的學生要會的不僅是基本習題,還要具有解答拓展習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主要有: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層次進行劃分;提問的分層異步性、指導的分層異步性、練習作業的分層異步性。通過這些分層異步的教學實施策略使得小學數學在教學中能夠“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使學習中的不同知識難點或者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實現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認清并解決自己的弱點,克服學習中的障礙。
參考文獻:
[1]李雪純.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方法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
[2]李平.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