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莉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魔術正好集趣味與知識為一體,所以應把魔術帶到物理課堂上,從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學習興趣;魔術;課堂效果
這么多年教物理,或者是教化學,我發現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你所講的內容感興趣,那么他們很容易就能接受。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把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要求轉變為學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中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求知欲強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
一次,我看電視節目,發現在魔術中蘊含了許多物理和化學上的知識,不知道我能不能把這些魔術中的物理知識運用到我的課堂上呢?
魔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深受大家的喜愛。魔術,又叫戲法,依靠運用光、聲、電等物理和化學的多種科學原理,用奇特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離奇巧妙的表演形象。其中不乏物理知識,有些很小的原理就可以讓我們表演一個十分精彩的游戲,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我決定把魔術搬到我的物理課堂上。
比如,我在講“電荷”這節內容時就用電腦播放一段更有趣的魔術“聽話的噴泉”(電荷的相互作用)。一個小魔術師讓助手搬來一個非常漂亮的盆景,有假山、水池、亭臺、樓閣,把整個景致點綴得生機盎然,而從假山中噴出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泉水。
魔術師從桌上拿起一根玻璃棒并對觀眾說:“這盆景里的噴泉能聽懂我的話。”說完他便開始用玻璃棒指揮起噴泉來,然而他的玻璃棒無論指向左或向右,噴泉都毫無反應,以至玻璃棒被水噴得直淌水,還是不起作用。就連臺下的觀眾都以為魔術師的指揮棒失靈了。
然而,魔術師絲毫不著急,他用一塊綢布擦干玻璃棒上的水珠,又使勁地擦了幾下,就把玻璃棒在噴泉左面晃動了幾下,只見噴泉微微向右偏倒,再把玻璃棒在噴泉右面晃動,噴泉又微微向左偏倒。
這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激了起來,注意力集中了,而且一個個都在認真觀察、思考。然后我讓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這樣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始終抱著一種好奇的心理,認真、積極地學習。從而引出自然界中有且只有兩種電荷以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等物理知識。
再比如我講“大氣壓強”的時候,又親手演示了這樣一個小魔術“會吸水的杯子”: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具體的操作:
1.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學生認真觀察,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玻璃杯里的氧氣被消耗光后,燭火就熄滅了。燭火熄滅后,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通過這樣的小魔術,從而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在課堂學習上。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計劃的、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
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