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蕓
【摘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現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該模式對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實踐研究,是進一步完菩高職光伏專業辦學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35-01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構建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暨“崗位主導、德能并重、產教結合、學做一體”完善“新四段”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課程,課程改革,教學資源方面的建設。
(二)創新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機制,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混編型的師資隊伍。
(三)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四)加強教學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借助政府、企業、學院三方力量共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探索“校中廠”“廠中校”模式的工學結合教學與實訓形式,新建和完善一批校內專業實訓室,建立網絡數字化教學平臺,實現虛擬教學、遠程教學的目標。
(五)它的主要特征體現在:①長效性,②交替性,③職業性,④一致性,⑤實踐性。
(六)做到五方面的結合:職業學校與企業的結合;學生在校學習與在企業頂崗實習結合,專業知識學習,技能操作訓練與企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結合;生產與教學,科研結合;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與企業用人結合,其特點是崗位針對性強;結合的廣度較強,結合的深度強。
二、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調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
三、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高職光伏專業立足服務區域經濟,在人才培養方面力爭與區域內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進行實質性的合作: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要由外聘企業專家與校內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行討論確定,充分參考企業光伏業務的流程,以工作項目為導向建立課程體系;專業教師輪流下企業實習,積累實踐經驗。根據教學計劃,在工作學期,學生在企業進行頂崗、輪崗實習,進行真實的物流業務操作;在學習學期的實踐環節中,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即聘請企業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授課和專題講座,專業教師帶學生到企業的工作一線參觀學習。
四、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面向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依據學院“崗位主導,德能并重,產教結合,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主體模式,充分利用專業現有的校企合作基礎,發揮企業專業帶頭人對專業帶頭人對專業建設的指導,建立由企業全過程參與的包括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驗實訓室方案的論證,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的專業建設全過程,在此基礎上擴大現有的中專光伏班規模,推行訂單式培養,并根據光伏行業的變化,科學調整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學歷加技能“雙證書”制度,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開發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進行針對性的職業崗位能力培訓、培養行業急需的應用型的人才。
1.課程體系建設改革:①課程體系,②核心課程建設,③課程改革,④“課證融通”課程模塊建設。
2.教學資源建設:①特色教材建設,②網絡教學資源建設。
3.培養“雙師型”師資力量,將學歷與非學歷,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綜合進修與單課進修,到企業頂崗實踐與掛職鍛煉結合起來,提高師資業務素質和動手能力。
4.把生產工藝流程引入教材,工廠生產線搬進校園,組織學生下工廠、進企業,進行崗位訓練和頂崗學習,讓學生直接置身生產情景,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創新能力。
5.教研與學做一體化,讓優秀人才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推出研究機構與學生社團,教師授新與學生創新,教師教學與學生參賽相對接的新措施,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6.有利于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二)推行“按需定課”的人才培養課程模式
1.專業培養對象,在外部專業人才市場供求分析和自身辦學條件分析的基礎上設定專業培養目標,根據專業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光伏專業應具體分析光伏材料、光伏電池、光伏系統等職業崗位。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職業素質課程、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四個模塊組成。
①公共基礎課程。
②職業技能訓練課程。
③職業素質課程。
④職業能力拓展課程。
實踐課程由社會實踐、專業技能課程配套的校內、校外實訓課、頂崗實習、畢業綜合實習幾部分組成,實踐的場所分為校內實A室和校外實訓
基地。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比例為1:1,生產性和模擬生產性實訓占全部實踐教學學時的80%以上。
2.專業訂單培養對象,按照合作雙方確定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對崗位(群)工作流程進行分析分解,根據工作流程要求,確定崗位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及具體要求,再根據崗位核心能力要求,確定專業核心課程及其支撐課程和相關課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訂單培養,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設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將企業引入校園,在校園建立維修服務中心和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
(三)推行“應用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性教學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實訓基地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職光伏專業應依托區域經濟的結構和特點,充分采取多種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模式,如社會實踐、定期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校外實踐教學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動互利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
校內實訓與校外課堂聯動,實踐環節遵循項目的方法,模塊運作,逐層遞進。校內課堂,分為兩個渠道,即主導渠道和自主渠道。兩個渠道互補、互聯,相互照應。主導渠道是專業技能核心課程的操作部分,要完成的實踐內容。自主渠道是利用課余時問學生參加的學生社團、俱樂部、各類培訓、自主實踐、學科競賽與科技活動等。
(四)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難點及存在的問題:
1.理念認識不清。
2.自身優勢不明顯。
3.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不能適應需要。
4.民辦高校負擔過重。
五、總結
光伏行業是我們國家重點支撐行業,是一個大有前途的行業。光伏專業不僅是一個年輕且非常熱門的專業,還是一個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是一項艱巨的教育創新工作,我們應本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開創高職光伏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07).
[2]王健.我國物流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