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武 劉杰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人才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對工商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提出新的要求。作為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構建出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更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確保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57-01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自2005年升級為??圃盒R詠?,就深刻地認識到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是加快專業建設的必由之路,所以明確提出了“產學研”結合的辦學理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就是在這個辦學理念下所進行了實踐探索,院系的領導和教師在這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具體模式,主要有工商類專業的“三明治”式的工學結合,機械、建材類專業的校企共建特色專業、化工類專業的“實訓、實習、就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等,“嵌入式”教學、“實習加工工廠”等產學結合的改革試點的探索也在進行中。本文是管理系的工商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共同培養企業職業經理人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該專業以“三明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建設作為龍頭,以課程建設為根本,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一、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和所解決的主要問題
近5年來湖南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就業的調研結果顯示,我省共約80所高校開設有工商管理專業,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在75%以下,而且對口就業流失率也在65%以上,這就是說,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畢業三年后留在工商企業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職業意識、專業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從基層做起,而學生到企業去實習,時間長達半年,但多數學生只能在個別部門從事臨時工作,對這個行業缺乏全面的實踐把握,這種情況也降低了畢業生就業的熱情。因此,培養新型的專業人才是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為此,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與企業聯姻,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培養新模式。
(一)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
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核心內容是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導向,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載體,兼顧理論教育有先進性和產業實踐的創新性,培養符合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備的管理意識、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后能直接進入管理崗位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它區別于中職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本科的知識型定位,也就是說在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層次上,將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從“理論型”學者變成“實用型”專家,通過我們的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機制,把在校學生“催熟”成為一個“具有責任心、專業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職業精神”的“準職業經理人”。這些內容的最終落著點是培養現代企業的職業經理人。
(二)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所解決的主要問題
(1)提高了工商管理專業定位的準確性。(2)促進了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改革。工商企業既有屬于生產型行業的企業,也有屬于服務型行業的企業,從業人員跟一般的公務員、教師、醫生等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的行業素質要求不一樣,從業人員不僅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行業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預測、交際、表達等能力,并保持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因此,高職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內容應立足市場和社會,要根據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來調整實踐教學內容。(3)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戰場。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企業架起了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學生在實習單位掛牌頂崗。一方面,學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另一方面,學生的到來給企業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企業解決路線開發、生產管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供了條件,同時企業也能從中發現和選拔人才。
二、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
(一)實施過程
(1)在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上圍繞職業經理人培養這一條主線,成立由專業教師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行業高級行政管理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制定、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工商管理專業在衡陽市有8個掛牌的實習基地,學生的大部分實習能在校外實習基地完成。同時在珠海、桂林、長沙和張家界各建立了一個實習基地。(3)工學結合、校企聯姻,加速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聘請企業著名高管或行政部門領導為專業老師,講授專業課。二是試行大學生導師制,外聘企業精英當職業導師。針對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重企業日常業務和管理實踐操作,而忽視了產品的營銷管理和營銷策劃的現狀,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首先在2008級畢業生中啟動了畢業設計這一教改創新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參照理工科院校的畢業設計思路,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提出的創新式實踐教學活動。
(二)實施效果
(1)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打造“雙師型”隊伍。2006-2010年共引進博士教師4名;派出專任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者9名。在繼續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職業性特色,增強適應性,提高質量效益。(2)圍繞實踐課程內容改革,加強教材建設。近年來,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教師主編了6部工商管理學教材,其中《工商企業經營與》教材已入選 “十二五”高職院校規劃教材,《企業文化學原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3)緊扣職業經理人培養目標,以“合作共建”思路創新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基地的優勢,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所要追求的目標。因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形成專業優勢和特色,為此,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設了衡陽地球村文化咨詢策劃公司、好運來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區(省級現代生態農業示范點)、耒陽市蔡倫竹海風景區和耒陽大皮江生態山莊等合作共建基地;深圳康佳、聯想等多家大型企業等實踐教學基地。如桂竹生態山莊是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桂竹生態山莊,公司將負責山莊的硬件設施開發、建設等方面,院校將參與規劃、管理、營銷、服務培訓等軟件建設。這種“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屬首例。
總之,以職業師培養為導向的高職工商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的動態、柔性、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企業和高職院校為滿足各自的需要,通過協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整合高職教育與企業人力資源,使高職院校和企業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互補遞進的合作方式。其實質就是高校教育和企業人力資源得以優化配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就是將企業與學校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用人與培養人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一邊在企業中實踐,一邊在學校的課堂里學習。這兩種場所和兩種活動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學中有工,工中有學”。這種辦學形式既是國際上的普遍規律,又是中國的高教特色。
基金項目:彭文武主持的省教育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其培養策略研究—以湖南某高職院校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