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林 陳春峰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8)
縱觀世界手球運動發展,各強手在比賽中,攻守雙方始終圍繞以爭奪控制球權為焦點,以射門得分為目標展開技術與戰術、體能與智能等全方位的較量。在各種類型的國際比賽中,我國手球運動員的對抗作風、對抗意識、對抗能力、對抗技巧相對薄弱,長期制約我國手球比賽水平的發揮和運動成績的提高。同時,我國在專項運動訓練中,對競技手球運動發展規律的認知程度,以及現行訓練指導思想對其產生的影響作用。在我國競技手球運動50多年發展的歷程中,各個時期提出的訓練指導思想都對我國的技術特點、戰術風格的形成以及國家隊取得成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文對此方面以哲學方法、系統方法進行探討,旨在為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和明確今后我國手球運動訓練指導思想,逐步形成我國手球技術、戰術風格,提供參考依據。
手球比賽受特殊的場地設備和特定規則的限定,攻守雙方在地面對抗和空間對抗的激烈爭奪中,為控制球權爭取時間與空間的主動,力求獲得更多的射門機會而取勝其得分目標的特殊位置是區別其他球類項目的特殊條件。
手球比賽雙方在攻守對抗的外部表現形式上,進攻與防守不斷轉換。在其內部聯系上則是攻與守相互包含,相互滲透,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手球技術、戰術都具有攻擊和防守的兩重性,表現為攻守更替,瞬息突變。
手球比賽在攻守雙方在攻守對抗的每一回合中,技術的運用,戰術的實施,戰績的創造等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運動員的對抗作風、對抗意識、對抗能力、對抗技巧等對于對抗的質量和效果都有著直接的影響。表現為多種元素的相互交融,復雜的綜合對抗。
手球比賽在攻守對抗的整體對峙中,攻與守的機會都是公平的,但在攻守策略的實施過程中,或是協同作戰以多勝少或是出奇制勝。雙方努力創造條件與戰機,力爭控制球權的主動,消弱對手的進攻而提高自己進攻的成功率,表現為攻守兼備,謀略布陣技高一籌。
手球比賽雙方在攻守對抗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上,運動員都必須承受相應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壓力,都必須有充沛的體能和穩定的心理素質做基本保證。因此攻守對抗即是身體諸因素的抗衡,又是心理諸因素的抗爭。
綜上,手球比賽的對抗實質是運動員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內,受特定的規則制約,攻守雙方圍繞以控制球權為焦點,以射門得分為目標,運用停、起、轉、跨、跳、躍、射、傳、運、突、搶等技術方法和兩三人協同配合及全隊間整體配合的戰術方法,展開時間、空間、體能、技術、戰術、心理與智能的全方位的爭奪與較量,力爭控制攻守轉換的主動權而獲得更多的射門機會得分取勝。
手球自在我國開展以來,在與國外各強隊交流比賽中即不斷學習先進的技戰術打法和訓練方法,并提出我國發展方向。特別是在1973年手球重新恢復以來,逐漸形成我國訓練指導思想。(如表1)
我國提出競技手球運動訓練指導思想,是在世界競技手球運動發展過程中,不斷契合世界的發展方向,依照我國手球具體情況適時提出。特別是在1980年,提出的結合中國隊隊員的“快速靈活”特點的戰術指導思想,開始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發展思路,并在1982年第9屆亞運會上以5戰全勝榮獲冠軍,實現了“沖出亞洲”的目標。1984年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子手球隊獲得第3名,完成了“走向世界”的宏偉愿望。這足以說明,經過我國幾代手球人的不懈努力,實現了我國競技手球運動的第一次飛躍。
1995年,中國手球的決策者,提出向韓國女子手球學習,以女子手球為突破口,實現第二次創業。在1996年亞特蘭大第26屆奧運會上,中國女子手球隊獲得第5名,開始復興之路。此后,中國手球全面借鑒韓國手球成功經驗,依據我國國情,豐富中國競技手球技戰術打法。
在經歷進軍悉尼奧運會失利后,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為我國競技手球運動帶來了全面發展的契機。國家隊以組建2008奧運之隊,開始新的征程。國家男女手球隊聘請韓籍教練,從訓練理念、訓練手段、方法上全面引進韓國模式。2002年釜山亞運會時,我國女手為完成沖擊金牌的任務,僅獲得第3名;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我國女手又提出進入前3名的目標。但此次比賽,未能實現突破,僅獲得第8名。
進入21世紀后,我國競技手球在經過不斷的運動訓練實踐和與世界各強隊的交鋒,我國手球訓練逐步形成了快速的技術風格,和戰術打法,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首先,女隊在亞洲開始與韓國、哈薩克斯坦、日本等形成對抗之勢。其次,在世界范圍內,與歐洲各支列強交鋒中,逐漸縮小差距。我國一批有發展潛質的運動員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技、戰術水平得到應有的提高;競技對抗能力弊端提高。球隊的訓練、比賽作風,充分得到展示,給手球運動的發展帶來新的變化。(如表2)

表1 我國競技手球運動訓練指導思想

表2 中國女子手球隊參加世錦賽、奧運會比賽射門技術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近幾年,中國女子手球隊參加世界錦標賽、奧運會比賽各項射門指標情況。在快攻和內外線之間配合方面上,取得可喜的進步。進攻得分能力在增強,命中率穩步提高;并逐步縮小在防守上的差距,攻守趨于平衡。
目前,由于我國男子手球水平在亞洲處在相對靠后的位置上,基本無緣參加世界級大賽,失去與世界強隊交流的機會,無法接觸到世界先進的技、戰術打法。
2.3.1 手球發展定位不夠準確
在指導思想上對發展我國競技手球運動存在位差。即過高追求世界目標,而未首先立足在亞洲站穩。諸不知,當前我國競技手球在亞洲還不是處在領先地位,更談不上走向世界。這也影響到各省市專業隊的訓練導向。目前,國家隊球員的表現不能全面代表我國競技手球的整體水平。
2.3.2 選材指標不能滿足競技需要
在手球選材上,特別是確定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建08之星隊伍中,一味追求身高,而忽略競技手球運動對抗中,身體質量這一重要指標。另外,國家隊的年齡越來越小,使得運動隊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從而影響球隊的建設,失去在技戰術上的傳幫帶,國家隊不再擁有久經沙場的老將。運動員的不是在客觀競爭下自然淘汰。從其它項目上嫁接過來的運動員也違背手球運動的對抗規律。
2.3.3 手球基礎訓練仍處在較低水平
從世界范圍內競技手球發展模式看,各國都非常重視基礎訓練,從小抓起,培養后備人才,建立訓練基地;大力發展、倡導學校手球運動,建立小學、中學、大學訓練網絡。而我國受到“固強補弱”的影響,導致國家隊后備人才匱乏,甚至達到無材可選的境地。而且,全國各地區發展也極不平衡,競技手球運動人口未得到應有的發展。
2.3.4 男、女手球發展極不平衡
在剛剛結束的第15屆亞運會上,國家男子手球隊的成績不理想,名次跌落到歷史的最低。這不僅受國內各省市隊伍水平的影響,更不能不說明,在發展競技手球運動上,指導思想上的失衡。對比其它球類對抗項目的發展戰略,我國競技手球運動明顯處在落后的地位。
我國競技手球運動的發展曾在一定的歷史發展機遇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是,對于競技手球運動的對抗特征的研究和認識不夠全面,是制約我國競技手球運動的發展主要因素。在專項運動訓練指導思想上的偏差,不能使競技手球運動良性發展。國家隊水平、成績徘徊不進。在與亞洲各國較量中,技戰術水平、對抗能力、對抗意識明顯處在下風,無法與世界強隊抗衡。目前我國競技手球運動仍處在追趕階段。
[1]孫民治,焦衛賓.我國競技籃球運動訓練指導思想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5).
[2]李之文.雅典奧運會中國女子手球隊進攻技戰術分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5(4).
[3]高斌.世界女子手球運動格局變化及發展特點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4).
[4]李之文,李長海.我國手球運動技術水平初探[J].體育科學,1997(3).
[5]崔守實.現代手球[M].1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