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軍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 云南德宏 678400)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2006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云南省教育廳主管的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學校雖然面向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廣西、貴州、廣東、福建等省區招生,但在校大學生以云南省居多,特別是五年制大專班,生源主要為德宏及周邊地區,其特點為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在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都是具有自身規律和特征的。通過分析還有調查這些規律和特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規劃一套切實可行的健康鍛煉方法,是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整體提升體質健康狀況的切實可行基礎性工作。
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實施細則可知,在2015年5月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3255名學生實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測試對象的具體情況可見表1。
1.2.1 文獻資料法
為了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對國內外學者關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指標與評價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大量查閱和分析。
1.2.2 測試法
本次測試按照2008年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所規定的測試指標和方法進行,測試項目分別為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臺階試驗、握力(男生)、坐位體前屈(女生),共7項指標。并將將所測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計算機處理。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9.0對取得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結果,差異比較用單樣本t檢驗。
通過形態測量,不但可以提供研究人體生長發育規律的重要數據,而且也可為分析個體發育和評價個體發育水平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據[1]。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身體形態指標數據如表2所示。
2.1.1 身高
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身高是說明人體骨骼發育狀況、身體縱向發育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指標[2]。由表2可以看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身高的平均值是168.17cm,與全國大學男生相比,身高平均值低了1.62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女生身高的平均值是156.48cm,與全國大學女生相比,身高平均值低了1.55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身體形態是偏矮的。

表1 測試學生基本情況一覽表

表2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與全國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2.1.2 體重
體重是描述人體橫向發育的指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人體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內臟器官綜合發育狀況[2]。而且體重還可以間接反映人體的營養狀況。表2的數據表明,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的體重平均值為59.75kg,比全國大學男生的體重平均值高0.05k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體重的方差較大,說明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的體重離散程度較大;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女生的體重平均值為50.76kg,比全國大學生中女生低4.18kg,經單樣本t檢驗,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3 BMI指數
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該標準規定: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BMI在20~24為正常體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和女生的BMI指數平均值分別為21.11kg/m2和20.72kg/m2,都在正常體重范圍內,且都略高于全國大學男生和女生的BMI指數平均值,其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但他們的方差都高于全國大學生BMI指數的方差,這說明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身體體質整體上較好,但分布不均勻。
2.1.4 身高標準體重
身高標準體重是指一定的身高與之相對應的正常體重。它主要通過測量人體身高與體重的比例關系,并與正常身高體重指數相對比,來反映人體的身體成分[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對比身高體重測試值與標準值的大小,把身高體重等級分為營養不良、較低體重、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5個評定等級。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身高標準體重的統計結果見表3。
從表3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的身高體重等級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趨勢,特別是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分別比女生高出6.84%和4.79%;男生的正常體重比例只占37.39%,明顯低于女生的44.75%;但較低體重,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要多6.5%。總之,男生的身高體重等級比女生要差,將統計數據經X2檢驗,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身體機能是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系統、器官所表現的生命活動[1]。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身體機能指標數據如表4所示。
2.2.1 肺活量指數
肺活量可以反映肺的容積和擴張能力,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常用于評價人體生長發育水平和體質狀況[3]。肺活量的大小除與性別、年齡等因素有關外,還與身高、體重、體表面積、胸廓大小、呼吸肌的發達程度以及肺和胸壁的彈性等因素有關,而且有較大的人體差異。因此,肺活量的絕對值尚不能全面地反映人的通氣功能,而較多地用肺活量的相對值,即肺活量除以體重(ml/kg)或身高(ml/cm)來評價肺的通氣功能,在本次研究中選用肺活量體重指數。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全國大學生肺活量指數指標比較結果顯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女生的肺活量指數平均值分別為55.86ml/kg和42.19ml/kg,遠低于全國大學男、女生的平均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2 臺階試驗指數
臺階試驗是一種簡易的評價心肺功能適應水平的定量負荷實驗。它通過一定的節奏(每分鐘踏30次上下),左右腿輪換在臺階上踏跳3min,然后測量運動后1~1.5min、2~2.5min、3~3.5min等3個恢復期的心率,再換算成臺階指數,來評價心血管系統對運動負荷的反應。
表4的臺階試驗比較結果顯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的臺階試驗指數平均值為55.69,比全國均值低0.62,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女生的臺階試驗指數均值為50.63,比全國均值低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肺活量指數和臺階試驗指數的整體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心肺機能平均水平低于全國大學生的平均水平,這可能與大學體育教學課程中缺乏發展學生心肺功能的內容和手段有關。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勞動和日常活動中,在中樞神經調節下,各器官系統功能的綜合表現。身體素質指標主要由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組成[3]。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比較見表5。

表3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身高體重等級統計表

表4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與全國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比較

表5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與全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比較

表6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級統計表
2.3.1 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主要反映受試者向前跳躍時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2]。從表5可以看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女生的立定跳遠平均值分別為224.61cm和163.12cm,分別比全國大學生的平均值低3.49cm和4.05cm,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2 握力
握力是測量上肢靜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標,主要反映受試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2]。在本次測試中,只測試了男生的握力,從表5還可以看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生的握力平均值為42.08kg,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59k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3 坐位體前屈
坐位體前屈主要反映受試者軀干和下肢各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2]。在本次測試中,只測試了女生的坐位體前屈,從表5可知,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女生的坐位體前屈平均值為14.25cm,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身體素質的分析可知: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男、女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男生的上肢力量與全國相比都較差,在下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應加強上、下肢力量及下肢爆發力方面內容的教學及訓練。
體質測試的總分由身高標準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臺階試驗指數、立定跳遠成績、握力體重指數(男生)和坐位體前屈(女生)這5項的得分相加組成。各項評價分數的權重系數分別為:身高標準體重15分,臺階指數(1000m)20分,肺活量體重指數15分,立定跳遠(50m)30分,握力體重指數(男生)、坐位體前屈(女生)20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按照學生體質測試的最終得分來評定測試等級,標準如下:90分以上為優秀,75~89分為良好,60~74分為及格,5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4]。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級評定統計結果見表6。
表6的統計結果顯示:總體來講,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等級評定的結果大部分為“及格”,其次為“良好”,少部分學生為“不及格”,“優秀”等級所占比例最少,這說明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處于一般水平,且女生在“不及格”這一等級的比例低于男生,在“及格”等級上所占比例明顯高于男生,這說明女生體質健康狀況比男生要好,其結果經X2檢驗,男、女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處于一般水平,女生稍優于男生;男女生身體體質整體較好,但男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較多;男女生心肺機能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指數;男女生的力量素質都較差,女生的柔韌素質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且略高于全國水平。
3.2.1 重視體質測試,形成嚴格的規章制度
體質測試的結果不但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身體現狀,而且還可以發現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因此,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一個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體質測試的重要性。學校應建立規范的體質測試制度,規定每一學期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強制身體正常的學生必須參加體質測試,且將體質測試的結果,按一定比例折合成一定分數納入體育課的總評成績中,從而提高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
3.2.2 加強運動場館建設,增加體育課學時和課余鍛煉時間
體育運動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作為載體,隨著我校學生的逐年增多,原有的場地、器材已遠遠跟不上需要,體育活動經常受種種條件的制約而受到影響和中斷,有些體育項目甚至不能正常開課。學校應根據學校的發展不斷更新體育場館和體育器材,確保體育課和課余鍛煉能順利進行。
3.2.3 優化體育課程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和鍛煉
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體質與健康測試數據,合理地選擇學生即喜愛又能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薄弱環節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與習慣,全面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1] 李潔,陳仁偉.人體運動能力檢測與評定[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2,68.
[2] 孫慶祝.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7-78,163,167,183.
[3] 尹少豐.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干預對策研究——以南華工商學院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2):97-100.
[4] 百度名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33545.htm.
[5] 蔣德勇,歐靈軍,高汝瓊,等.2009-2010年攀枝花市成年人國民體質測試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2,28(7):773-775.
[6]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