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華 郭云冰
(1.北京市中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2.北京市九十四中 北京 100102)
體育教學理論作為體育基本理論中的核心理論組塊歷來是我國體育學界所關注的重中之重,更有如張洪潭等學者將體育教學論納入至與運動訓練學并舉的體育制導理論體系中的二級核心理論,其理論地位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隨著2001年體育課“新健康”論的提出,學校體育理念與現行實施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體育工作者和學校領導逐步從原有的“技術教學”向“體質健康保障”的方向演進,而體育教學中的五大要素如:目標、內容、方法與考評等均隨著這一思想變革而發生蛻變,其中當前體育學界對目標、內容和考評等相關要素的研究頗為豐富,而對于體育教學方法體系的研究數量雖較多,但缺乏深入探析以及從體育創新理念角度來思考其方法論意義和類屬性問題,故本次研究擬在以體育創新理念的背景下考量體育教學方法體系的類屬、歸納、運行機制和實踐要點。
在進行體育創新理念的定位和界定之前,需首先對創新這一核心詞匯進行明確闡述。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筑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口語上,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既然改革被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進創新的因素也被視為至關重要。因此從上述詞義說明可知:創新可以分為兩種情形,(1)創造出完全未出現的、新的事物。(2)在原有認知或技術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延伸。二者的區別在于基礎和結果的不同,一個是毫無基礎信息以及創造事物的未知性和新型化,另一類是在具有相當基礎的狀況下對原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進。在人類實踐活動中,對于一步到位雖引發的“質變”數量通常要遠少于“厚積薄發”的延續性發展。透過對創新的思辨,不難發現體育創新理念的定位可以設定為對原有傳統體育理念的更新和新型體育教學理念創設的集合。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有計劃地采用的、可以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有技術性的教學活動。體育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教學策略、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三個主要的層次。而體育創新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也是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為實現原有體育教學目標和順利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有計劃、有目的的使用具有更新化和創新性的教學策略、技術和手段。
那么其具體涉及方法與模式大致有講解法、動作示范法、問答法、演示法、動作分解法、討論法、完整練習法、游戲法、競賽法、群體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發現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領會式教學和循環練習法。從以上列舉的教學方法來看,體育創新理念下的體育教法與傳統體育教學方法體系并無太大區別,區別較為顯著的是群體學習、情景教學等一批在其它學科中移植過來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使用。而這些教學方法分別從教學形式、教學氛圍與背景、學習方式和教學目標的創新和設定上做文章,在遵照原有教學方法的本義上,將其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并適當做出相應變化以期符合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其對某一特定領域的訴求。如任務驅動法,該類教學方法是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具體操作化定義,以小組形式對所給任務進行工作分配和任務的完成,在完成共同目標的前提下組內進行各類活動以期向目標方向推進。而這種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則大致可以根據其要義進行操作,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中,該法則不能完全根據其操作規則來進行教學,其實前提是小組內成員對投籃技術的知曉程度達到一定的完整性,否則對該技術所知過少,較難發揮該法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掌握程度的促進。但如果這一方法不限課堂,對于課外也同樣不限的話則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效果,既組員可在課后自行搜集材料,對投籃技術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再將技術環節進行分塊布置練習則有利于任務驅動的最終實現。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新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不僅僅是任務驅動等移植性教學方法,同時對講解、示范等傳統教法同樣有著發展和創新意義,如對講解、示范的應用時機上,可在使用發現式教學后的末端再使用明確的示范與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將自身所發現和探索的動作技能與正確的動作進行有效比對,為形成更為牢固的動作表象提供良好的對比條件。所以,舊的教法不代表其不具創新意義,而對這些傳統教法的靈活使用和不同形式的組合使用同樣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因此,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使用上不能完全照搬其在其它領域的使用策略和方法,應充分考慮到體育課程的特點和技能掌握規律等體育教學規律,才能使得體育創新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得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當前創新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與傳統理念對教法的使用實際上更多的是體現在思想的貫徹與融合,對于具體的使用和實施并無較大區別。這是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較為凸顯的一個特征。為了更好的說明這一問題,研究擬對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詳細剖析,現以排球發球單元作為例舉。傳統教學理念下排球發球技術的學習教師通常采用以講解、示范、分組練習、集體練習以及糾錯法等方法進行組合教學,那么所述的幾種教法并非是單獨存在或運用于某一領域,其方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與序列關系,因此教師在使用這些教法時會根據其教學目標和技能掌握規律進行組合。在此為了更為明確的反映這一特征,研究擬通過教學程序的展示來說明這一現象。大多數情況下,對于排球發球技術的學習體育教師們在傳統思路下趨向于首先對發球技術進行簡要概述,然后教師親自進行動作示范,以期使得學生得以初步觀察和建立教師發球的動作、軌跡、走向和效果等視覺表象。隨后,教師對發球技術進行分段式、分環節的進行講解和示范,讓學生對各動作環節和細節有所了解,最后將各動作環節進行組合形成整體動作,并簡要將技術動作進行整體講解,使得學生通過對教師講解、示范的“整體—局部—整體”策略的認知形成對發球技術動作的初步認識。在進行完認知學習后,接下來進入練習階段,通過分組與集體的結合性練習,并在其中滲入糾錯法使得學生在技能掌握和練習中不斷接受正確的反饋,進而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較為正確、規范的發球技術動作。
那么創新理念下的教法使用研究擬例舉發現式教學,發現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在其它學科較為成熟和廣為應用的教學模式,其早已突破了單一教學方法的層面,其更多的是由多種教學要素所組成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模式。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很少有教師能夠將其在模式的層面上給予運用,而更多的是以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層面進行使用。而發現式教學的基本要義可以理解為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其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獲得原理。因此,其注重創設一種使學生通過自主性學習實踐行為對知識與技能進行探索、分析與討論,從而發現和掌握其中的規律和原理。在體育教學中這一方式的使用程序可以是概述—示范或演示—自行探索、模仿—對比與討論—動作的整體與局部示范、講解—對比與反饋—進一步糾錯與完善。從中不難看到,創新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同樣離不開示范、講解、演示、糾錯、分組與集體練習等傳統教法,但其所遵循的教學策略卻與傳統理念千差萬別。在教學起始階段初步建立其動作表象,不加過多、過復雜的動作講解,隨后立即進入學生自行模仿與探索,從中在一邊模仿一邊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對技能動作結構與軌跡的初步理解,在不斷失敗中積累經驗并力求實現將球能夠符合規則的前提下發球過網,學生得以在體驗中不斷摸索技能動作,并逐步形成對發球動作框架的建立,之后,將動作與教師的正確動作進行對比,找出自身不足和問題,給予糾正進而完善動作。
體育創新理念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變化的詞匯,其創新性是相較之前的教學理念與思想而言,但其杜絕與反對對原有知識和經驗的照搬,體育創新理念下的教法實踐探索需要體育教師在具有一定知識儲備與教學積累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延伸性發展,極少有能夠憑空產生某種全新理念或方法的實例,因此體育工作者應在現有條件下扎實修煉內功,穩步推進體育課程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進步。
[1] 陳雁飛,董文梅,毛振明.論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和層次[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80-182.
[2] 張懇,胡永南,向京.試論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分類及其運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