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法
(海南大學體育部 海南海口 570228)
2010年1月4 日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六大戰略定位、八大產業發展方向和著力培育的十大旅游產品。在六大戰略定位中其中有四大定位對海南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有重大關聯,即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文化體育產業是海南著力打造的八大產業發展之一,運動休閑、療養休閑是海南將著力培育的十大旅游產品。國際旅游島戰略已將海南體育產業提到了重要“支柱性”地位。
海南體育產業有典型的資源型特點。海南的自然資源中蘊含著發展特色體育產業的巨大優勢,如熱帶氣候、熱帶雨林、海島、火山等。充分利用合理規劃海南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海南發展特色體育產業較為有利的選擇。這些地理氣候條件是開展體育冬訓、體育休閑健身、水上運動、體育賽事的最佳條件。從區位條件看,海南島地處我國最南端亞太腹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溝通我國與外部世界經濟聯系的有利條件。北部是中國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香港、澳門、廣東,東部是經濟發達的臺灣、日本和韓國,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南和南邊在南海與東南亞諸國為鄰。海南與“泛珠三角”特別是粵港澳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人脈相通,聯系十分緊密。海南的環境、資源、產業、體制優勢,與“泛珠三角”尤其是廣東、港澳的資本、人才優勢有很強的互補性。隨著海南海口和三亞航權逐步開放,更多國際航線將開辟,大大方便了國際旅客和資本的涌入。海南體育產業將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環境特色、產業特色和體制特色,以特色參與合作,以合作促進發展。
海南建省之初是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思路組建政府機構的,沒有仿效其他省份單設體育局,而是將政府管理體育的這部分行政職能直接歸屬到文體廳。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海南的體育產業發展路徑去沒有完全沿襲計劃經濟的老路,而主要由市場自發決定其興衰成敗。在市場的催生和帶動下,海南在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賽事業、體育旅游業、體育冬訓業、體育運動休閑業等蓬勃發展,并且在國內占有先機,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海南多年體育產業探索道路為加快發展提供許多有益的寶貴經驗。特色發展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市場化導向發展海南特色體育產業,如體育旅游業;二是堅持依托資源發展海南特色體育產業,如體育冬訓業;三是堅持產業聚集規模開發復合發展海南特色體育產業,如海口觀瀾湖高爾夫產業園;四是堅持不斷創新理念、內涵、模式發展海南特色體育產業,如從最初提出的海南競技體育冬訓天堂到奧運爭光的基地到全民健身的國民休閑體育基地再到國際旅游島下國際休閑體育度假基地;五是堅持舉全國之力發展海南特色體育產業,如體育訓練基地,多年來國家體育總局的支持和全國業界的響應為海南發展體育產業提供了宏大氛圍要素和重要支撐。
從現存的海南體育產業基礎性條件而言,第一是體育基礎設施太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可容納2萬以上的標準田徑場,連承辦一個大型比賽的條件都不具備,沒有一個設備先進的體育館,沒有一個供高水平運動訓練和比賽用的標準游泳池。第二是多數體育冬訓基地設施落后、功能單一且過于分散和偏僻,只能用于一般性訓練,不能形成產業聚集和規模發展。第三就海南目前的體育資源存量來看,能夠真正進入市場運作的運動項目數量少,職業化程度低,不容易舉辦大型體育賽事,通過體育賽事的市場運作獲利沒有基本的物質支撐基礎。第四是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和經費投入不足,本省的特色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遲緩,如沙灘排球,體育中介組織和特色體育用品制造業基本上沒有什么起色和形成氣候。[1]
一是對體育產業行使管理的機構不明確,錯位、缺位管理嚴重,競賽處、群體處管不著,文化市場處設一個體育市場管理崗位,管什么,如何管,都不清楚;二是全省體育管理機構薄弱,體育在崗管理人員嚴重缺編,目前文體廳只有10多人管理全省體育工作,各市縣只有體育編制1~2人;三是海南“四房一廳”的大文化機構設置與國際體育總局管理體制不協調,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和有效對接;四是從體制上看,基本上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指令化、行政化管理體制,政事不分,官辦不分,運行機制混亂,市場運行主體無法培育;五是體育產業規劃空白,立法空白,體育產業統計指標空白。海南省體育賽事中心的成立從一定意義上填補了體育產業管理的空缺,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海南體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問題,體制機制障礙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海南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2]
海南是大文化機構設置,體育只是海南七大文化之一。雖然國家和海南省都出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諸多政策和措施,但是都過于籠統,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針對性不強,操作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產業,比如高爾夫。海南打造世界著名的高爾夫球島已經在海南上下形成共識,這幾年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對于高爾夫稅收的定位依然是沿襲娛樂業行業標準,嚴重影響了高爾夫產業的發展。海南體育產業發展這么多年,沒有制定一部全省性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沒有出臺一部體育產業發展法規,沒有頒發一部體育產業的支持性措施。海南體育產業資源獨特、市場需求旺盛,只要真下決心、轉變觀念、大膽創新、放寬政策,在用地、金融信貸、市場準入、財政稅收、人才選拔等諸多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加快海南體育產業發展就一定能夠實現。
從當前看,完善海南省體育競賽中心,擴大其職能,承擔全省體育產業管理職能是當務之急;從以后看,在文體廳下設置體育經濟處負責全省體育產業管理職能是中規中矩之舉,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相對應銜接;從國際旅游島建設未來長遠看整合體育和旅游職能部門,成立體育旅游委是大勢發展之所需。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國內個別省市已經有成功的經驗。
一是省政府出面,與金融界合作,取得授信資金,加快體育基礎建設。主要包括能夠進行國際比賽的足球場、田徑場、體育館、水上運動中心等場館建設;二是省政府出面,主動與國家體育總局搭界,在體育訓練基地建設展開實質性的合作;三是出臺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性資源的優惠政策,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民間社會資本參與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性資源建設。
根據國家旅游島建設指導意見和整體規劃要求,集中修改、制定與海南體育產業相關的地方法規和優惠政策措施。尤其是一些熱點和敏感體育產業項目,如高爾夫、體育彩票等,優惠政策法規要體現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先行先試特色。對于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大型體育產業項目,政府可考慮免費提供使用土地,或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在貸款方面提供相應的信貸支持。
[1]曹錫仁,張學泮,彭京宜.策論海南——關于海南研究及策劃報告集(下冊)[M].南方出版社,2004,9:477-479.
[2]王公法.海南體育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3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