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超 羅曉勤 蒲宏萬 張龍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四川德陽 618000)
本研究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0級、2011級兩個年級的24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體育部體育專任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咨詢。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中文體育學術期刊和體育著作等文獻資料,獲取了近5年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借鑒了其中一些對本研究具有指導性作用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依據本研究需要,在咨詢部分專家教授的基礎上制定了調查問卷,按照整群隨機抽樣法,共發放問卷2400份,回收有效問卷2330分。回收率為97%,其中男生1735份,女生595份。
(3)訪談法。通過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體育專任教師進行訪談,獲得相關方面的資料及信息。
(4)數理統計法。對調查所得的各種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文章在學生體育參與情況方面主要從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包括體育對人體的影響、體育課、體質測試等方面的認識),學生的實際體育參與(含體育課)兩個方面來進行調查。
在對體育的認識方面,調查顯示:99%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對人體有積極的作用,其中88.29%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73.56%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59.01%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培養友情;64.2%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及意志品質。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的問題上,23.73%的同學認為每周至少一次;29.69%的同學認為每周參加兩次適宜;27.68%的同學認為每周三次適宜;18.75%的同學認為每周三次以上適宜。在此問題上學生的意見比較分散,學生對于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沒有很好的認識。在對待體育課的態度上,49.44%的學生是積極參加;44.12%的學生態度一般;6.22%學生態度不積極;0.22%的同學不做回答。在對于學生進行體質測試的作用問題上,70.81%的學生認為通過體制測試可用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61.37%的學生認為通過體質測試可以促進自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21.15%的學生認為體質測試能達標就可以;11.2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體制測試。
在學生實際體育參與方面,調查顯示:包括每周一次的體育課在內,99.94%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其中25.57%的學生每周進行一次體育鍛煉,即除了上體育課外沒有參加體育鍛煉;28.11%的學生每周參加兩次體育鍛煉,即除了體育課外還進行一次體育鍛煉;27.12%的學生每周進行三次體育鍛煉,即除體育課外還進行兩次體育鍛煉;19.14%的學生每周進行三次以上的體育鍛煉,即,除體育課外還進行兩次以上的體育鍛煉。在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的問題上,11.8%的學生每次持續時間在30min以下;47.2%的學生每次體育鍛煉持續0.5~1h;31.28%的學生每次體育鍛煉持續1~2h;7.42%的學生每次體育鍛煉持續2h以上。我們可以看出85.99%的學生每次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在30min以上。在學生選擇體育鍛煉內容上,35.1%的學生選擇跑步;39.31%的學生選擇籃球;23.9%的學生選擇足球;10.47%的學生選擇排球;39.22%的學生選擇羽毛球;13.64%的學生選擇網球;28.45%的學生選擇乒乓球;12.57%的學生選擇健美操及體育舞蹈;11.24%的學生選擇武術;6.78%的學生選擇其他項目。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容選擇上分布比較廣泛。
本文對于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的因素主要從主觀影響因素和客觀影響因素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客觀因素方面,大部分體育教師認為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大多數的學校、中學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為了學校的升學率、學生的升學忽略了一直被認作副科的體育教學;忽略了體育對學生身體健康、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作用;忽略了體育對學生對一個人長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的不重視,甚至是輕視體育。
通過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0多名學生的調查顯示,30.38%的學生認為影響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缺乏體育相關知識及相關技術的支持;24.54%的學生認為由于場地器材的不足影響了自己參加體育鍛煉。對于學生體育課中積極性不高原因的調查中,66.86%的學生認為體育課中不能選擇或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58.15%的學生認為體育課上課比較枯燥,無法引起其上課的興趣;25.27%的學生卻認為體育課的專項技術學習內容不足,需要增加;21.15%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專業性太強、難度太大,自己無法完成或完成較為吃力。
主觀因素方面,大部分體育教師認為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學生沒有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體育對人體健康及對人的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學生自身較為懶惰,怕苦、怕累,甚至怕臟,不原因參加體育鍛煉,甚至上體育課偷懶,不想運動。
通過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0多名學生的調查顯示,27.21%的學生認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認識的體育鍛煉的重要性;58.45%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懶惰,缺乏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21.03%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比較辛苦。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體育工作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
(1)通過體育教學及體育相關活動,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要從體育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體育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作用;從科學進行體育鍛煉以及體育課的作用等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認識。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并積極的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
(2)在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及體育相關指導方面盡量滿足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要。在學校現有場地器材的基礎上,增加場館的開放時間,并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對體育器材的需求。通過體育課、體育協會活動及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體育專項技術指導及體育鍛煉的相關知識,滿足學生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要,同時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在學生體育課的選課方面,盡可能的采取自主選課模式,在現有體育項目開展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需要,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增加學生在體育課上的積極性,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同時促進學生的體育參與。
(1)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認識方面相對粗淺,只知道體育對人體有好的作用,并不清楚具體有哪些作用;學生在科學體育鍛煉方面認識不足,不能持續的較好的進行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的規劃上,沒有規劃或者沒有較好的規劃,實際體育參與程度不高,沒有形成較好的體育鍛煉的觀念。
(2)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的因素主要為: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度不高,沒有認識到體育的作用;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學生不重視體育,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程度;學生自身較為懶惰,怕苦、怕累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學校相關體育資源的原因,滿足不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求。
(3)學校應通過體育課、體育協會及課外體育活動等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傳授學生體育專項技術及體育相關知識,滿足學生體育鍛煉需要,促進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在現有場地器材基礎之上盡量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
[1]徐紀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傾向性、動機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22).
[2]王傳友.大學生體育參與行為調查研究——以淮陰工學院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1.
[3]劉昌濱,黎瓊芳,黃家勇.廣西高校女大學生體育參與現狀調查與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0.
[4]黃志飛.對我國“體育參與”研究現狀述評[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7).
[5]李祥林,何勁鵬.大學生體育參與的現實考量與態勢期望[J].體育世界·學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