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宏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青海西寧 810000)
在我國現代教育事業中,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新型的教育類型,并且也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與時代特色。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來說,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基礎之上,而它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會為學生們營造一種相對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滿足學生們實際發展的需要。
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而言,它不僅要教會學生們基本的體育理論知識,讓學生們熟練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而且還要加強學生們的體育文化的培養,從而有效促進他們體育文化修養的提升。在現代教育事業中,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方法與理念,已成為其創新性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也主要是針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展開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從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發展來看,它正處于一種非常困難的局面。首先,從我國教學事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相比其它類型的教學形式,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的起步還比較晚,它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現階段還沒有具體的教育規律可循,還處在一種向別人模仿學習的階段。其次,有的高職院校是建立在原先的中專與技校的基礎之上,雖然相比而言,它的辦學層次有所提升,但是實際教學硬件設施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比如教學器材、師資配備等等。同時,受傳統思想管理的影響,大多高職院校不太重視體育的教學工作,這樣就會給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與體育課程的設置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也會導致具體的體育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再次,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它們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要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就會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導致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實際需要之間的嚴重脫節。
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發展實際來看,雖然近幾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學內容也有所豐富,但是,教學課程設置單一化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并且有的課程內容在設置上還存在一定的分歧,這樣就會給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很多高職院校都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們安排了大量的學習任務,包括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等一系列的課程,鑒于學生們有限的時間,所以無法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功能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并且也不利于學生們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師資力量是提高其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會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第一,體育師資力量的引進工作做得不到位,而且學校領導們的這種意識也不夠強烈,他們只會重視那些專業課程建設,從而把大部分的師資引進名額都分配給了專業課程,導致體育教學師資力量的薄弱;第二,很多體育高等院校畢業的老師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們片面地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比較難管,身體素質差,會給體育教學的正常運行帶來巨大的麻煩,所以根本就不會選擇去高職院校任教;第三,很多高職院校在引進體育老師的時候,都過分地注重他們的學歷,但是高學歷的老師又不會對高職院校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就造成招不到老師的局面;第四,現在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比較重視學生的業務能力,從而忽視了他們的體育能力,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只會相應加強學生們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體育課程的課時也不斷減少。由此看出,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也逐漸被邊緣化了。當學校對學生們的體育能力產生忽視之后,學生們自身的學習狀態也會發生變化,很多學生都會失去對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職院校要想找到教育的出路,就得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進行體育模式的創新。
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思路,從學生的實際發展出發,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發揮引導作用,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教學方式。
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而言,應該樹立起科學的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并且充分展示出學生們所特有的個性,讓學生們把體育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協調發展。在學生們學習體育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能鍛煉自己的身體,還要能夠提高自己的體育文化修養,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同時,高職院校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學生們體育技能的提升,還要重視學生們的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體育學習中找到快樂,讓體育的快樂能夠真正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在傳統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其教學過程往往重視的是老師的示范講解,而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就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思路,從學生的實際發展出發,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發揮引導作用,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教學方式。
對于每個學生而言,他們作為單一的個體,會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從學生們的實際需要出發,立足于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從而選擇有利于他們健康的體育課程,推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在設置體育課程的過程中,必須把每個專業學生的特性充分考慮進去,因材施教,使得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職業特點相結合,提高他們的職業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職業適應性。為學生們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教學內容設置,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應該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潛在的吸引力,以突出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比如在高職院校的武術課程中,如果只是反復地練習技術動作的要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如果動作太難,又會打擊學生們學習的欲望,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可以在示范完技術動作要領之后,讓學生自主去練習,同時也可以加入一些游戲娛樂的元素,以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與其它學科相比,體育教學有著它自身的獨特性。鑒于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大不相同,所以,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們的這種差異性,進而從學生們的身心發展需要出發,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特長,還要重視他們的疑難問題。只有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與發展。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來說,循序漸進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從學生們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做到張弛有度,同時,還可以有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情趣,增進他們創造能力的培養。比如武術中的“騰空飛腳”這個技術工作,如果要老師來示范的話,就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清楚地了解其動作要領,還可以加深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影響,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創新中,應該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它是促進體育教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該多元化的體育評價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實踐能力、理論能力、平時的表現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同時,在具體的教學評價中,既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因素,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另外,在體育教學評價方式上,不僅要對其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其過程進行評價,這樣才能突出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作為高職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要以科學的思想觀來對待它,通過創新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式、創新的教學手段以及創新的教學評價來實現體育教育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1]余樂.高職體育教學俱樂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9).
[2]劉思蒙.淺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2).
[3]李哲松.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新思路[J].北方經貿,2012(12).
[4]王維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一體化模式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