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軍
(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數控技術系,江蘇 徐州221011)
為貫徹落實教育廳有關通知精神,深化教學內涵建設,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扎實推進“一師一風格”方法創新工程,造就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教學技能全、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較強教科研能力、適應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學校于2013 年7 月1 日—11 日開展暑期校本培訓。
通過開展校本培訓,促進全體教師互相學習、共同研修、共同提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學習職業教育教學的相關法律法規和2012 年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等6 個文件精神,強化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理念,提高教師整體思想素質。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全面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專家理論引領與實踐示范相結合,增強全校教師實施“一師一風格”方法創新工程的自覺性、主動性,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加大教改研究力度,提升教改科研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觀摩評課、集體備課等形式,使教學研究型教師數量逐步增多、水平逐步提高,骨干教師比例增大、層次提高。
本次校本培訓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以系部為單位,每位教師開設1 節觀摩課(7.1~7.5),第二部分在教二樓106 室進行集中講座和示范觀摩課(7.8~7.10)。
在第一階段中數控技術系所有專業課教師每人開設1 節觀摩課。根據學校要求各位教師提前將授課計劃和教案(電子稿)交到系部,由系部隨機抽取某一章節或模塊任務進行公開觀摩課。采用“一人一節觀摩課、參評教師轉換為學生角色”的形式,要求授課教師在45 分鐘內,體現出完整的教學環節(全程錄像);通過聽課教師課后評議、授課教師撰寫反思報告,共同開展課堂診斷,提煉出授課教師的有效及特色教學方法,診斷存在問題和不足,提出今后改進措施。
系部共進行了28 人進行公開觀摩課,其中20 節理論課程和8 節實訓課程。經過5 天的聽課、評課,我們發現所有教師能夠按照學校系部安排認真準備,全員參與。其中李老師、馬老師等教師講授軟件課程能夠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利用機房教學軟件演示,講練結合;張老師、彭老師等教師的PPT 軟件精致美觀,采用動畫效果演示各種機構運動,激發學習積極性;張老師、肖老師等實訓教師在實訓教學中進入車間講解詳實,示范操作,強調安全。各位教師都能夠注意到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環節等方面。
在第二階段主要由南京鐵道技術學院劉院長的《課程改革理論》和《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開發與實踐》專家講座,教務處吳主任的《2013 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講座,6 位國培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匯報課講座,7 位教師示范觀摩課組成。
專家、國培教師的講座都很精彩,讓我們學習很多知識,開闊眼界,幫助我們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其中劉院長的項目課程開發講座詳實的講述了南京鐵道技術學院在項目化課改中的成功案例和實踐過程,對我們今后課程改革實施打下基礎;6 位國培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匯報課講座精彩生動,將他們在企業和院校中的實踐工作過程詳實講述,并著重介紹了企業中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尤其是企業的文化氛圍和6S 管理等都是我們今后在實訓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方面;7 位教師示范觀摩課采用了隨機抽取的方式在各個系部抽出1 名教師進行示范觀摩課,7 位教師在主席臺上能夠認真準備,發揮自己教學水平,講授了一堂堂生動的課程,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校本培訓第一階段本人作為教研室主任身先士卒,首先在第一天進行公開觀摩課,課程為《數控機床電氣控制》中的“§2.2 單向旋轉全電壓控制電路”講授。為了講授本次課程,本人利用教室里的投影設備采用多媒體軟件PPT 和Flash 動畫將單向旋轉全電壓控制電路的電路組成和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講解,采用提問討論和理論聯系實際(聯系砂輪機、普通車床主軸、數控車床主軸等轉動)方法引導同學思考參與教學。
在聽過系部其他教師講課和7 位教師示范觀摩課后,我發現自己在本學期教學中仍有不足之處,如PPT 的制作不夠精細美觀,板式太過單調,內容格式不夠簡潔,動畫等未使用超鏈接等多媒體技術缺陷;整個學期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環節較少,有時僅靠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生沒有圖片、實物等參照,理解較難;在教學過程中舉例聯系實際時講授過多,導致課程后半段講授過快,時間分配仍需改善;課堂上雖然提問學生引導思考回答,但回答問題后沒有及時進行平時成績加分記錄,這些缺點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都要改正完善。
通過本次校本培訓,筆者認識到了個人在教學環節上不足,發現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講課風格,筆者將努力向優秀教師學習、探討,取其優點充實個人教學環節中,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每次課的重難點需要設計相應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突出重要知識點,突破難點的理解;在課堂上積極提問,掌控課堂紀律,組織課堂教學,使個別開小差同學能夠及時回到課堂上認真聽講;提問過后需要及時點評并記錄平時成績,以鼓勵同學積極參與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引領學生積極思考,讓其感到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位置,真正達到“學生為運動員,教師為引領員和裁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