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勤
南陽市中心醫院導管室,河南南陽 473009
產后出血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臨床急癥,文獻統計,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5萬婦女在生產過程中或產后即刻發生大出血,其病死率高達13%~40%[1]。近年來,我院采用介入放射學方法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大出血,并在圍手術期進行嚴密觀察、精心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護理經驗及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病例為2012年1—12月我院產科或婦科收治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較差的產后出血患者,共75例,平均年齡27.5歲,其中自然分娩后出血32例,剖宮產后出血24例,胎盤異常(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7例,宮頸妊娠出血7例,人工流產刮宮后出血5例,出血量在800~2500 mL,平均1200 mL。
1.2.1 栓塞手術 在積極輸血、補液抗休克治療、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時急診行介入栓塞手術。局麻下經右側股動脈穿刺入路,引入RUC導管或Cobra導管,先行下段腹主動脈造影,了解雙側髂內動脈位置及子宮動脈血供分布情況,同時可以了解雙側卵巢動脈有無參與子宮血供。隨后將導管成袢后分別超選至兩側子宮動脈內,經導管注入適量明膠海綿顆粒栓塞雙側子宮動脈主干至主干閉塞,部分病人可追加栓塞至雙側髂內動脈主干。
1.2.2 護理過程與體會 (1)術前護理。①密切觀察病情:部分產后大出血患者術前已有明顯的失血性休克癥狀,因此快速輸血、補液補充血容量、改善休克是治療的關鍵,而建立通暢有效的靜脈通道是治療能夠進行的重要保障。護理人員應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配合臨床醫師迅速做好補液、補血工作。同時評估血壓、氧飽和度、出血量、尿量等指標。必要時應配合醫師進行子宮按摩壓迫止血。②心理護理:患者轉入介入手術室時常伴有焦慮、恐懼、甚至絕望心理。護理人員應簡單扼要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創傷小、效果好,僅栓塞子宮動脈,阻斷子宮供血的一種簡便有效方法,不影響女性生理功能以及以后生育和夫妻生活等,消除患者及家屬焦慮恐懼心理。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注意事項及手術體位等以及以往產后出血介入治療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懼,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告知患者術中造影可能有局部發熱、疼痛等造影劑反應,若有皮膚發癢、周身皮膚異常感覺、甚至呼吸急促等癥狀,及時告知手術醫生及護理人員。④備齊術中所需器械及各種急救藥品。⑤完善術前談話簽字等工作,將手術風險、常見并發癥如實告知患者家屬,患者家屬須簽字同意手術后即可開始手術。
(2)術中護理?;颊咄扑腿虢槿胧中g室后平臥于DSA檢查床上,心電監護、吸氧、監測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征。協助手術醫生進行消毒、鋪巾,迅速做好手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同時輕囑患者放松心情,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鼓勵患者配合醫生做好術中造影檢查。術中密切觀察病情,包括血壓、脈搏、呼吸、氧飽和度、尿量、液體通路情況,保證各通路暢通,隨時遵醫囑加入相應藥物或輸血。休克患者迅速加壓輸注血漿或壓積紅細胞,或同時穿刺股靜脈置管,經股靜脈迅速輸注血漿、紅細胞等液體,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為手術爭取時間。
防止血栓形成:將2500U肝素溶500 mL生理鹽水中沖洗導管,每次向導管內注藥均應回抽,以防止微血栓進入血管,并保持導管內肝素化[2]。
(3)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的護理:術后患者仍應繼續進行監護,了解生命體征是否穩定。栓塞效果良好的患者,術后陰道出血停止,生命體征平穩,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經補充血制品后穩定上升。術后12 h患者宮腔內填塞的紗布可取出。②患者返回病房后取平臥位,右下肢制動12 h,穿刺部位繃帶包扎后鹽袋壓迫6 h,24 h后下床活動。護理人員囑患者家屬輔助按摩腓腸肌,減輕患者長時間臥床產生的疲憊感,同時亦可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防止靜脈血栓是形成。③若術后患者肢體出現疼痛、麻木、趾甲蒼白情況時,則可能為穿刺點繃帶壓迫過緊導致下肢缺血,護理人員可適當松壓繃帶;若術后12 h患者右下肢出現腫脹情況,應高度懷疑是否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囑患者家屬一旦發現以上情況,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④術后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盆腔內疼痛、臀部疼痛等癥狀,應告知患者及家屬,這屬于栓塞后綜合癥,為術后正常反應,不要緊張,一般1~2 d后以上癥狀會好轉或消失。⑤鼓勵患者術后多飲水,同時加強補液,當天最少補液2500 mL,后用速尿20 mg靜脈推注利尿,以加速對比劑排泄,減輕肝腎的損害,防止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同時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可使用抗生素2~3 d預防感染。
73例患者栓塞術后陰道出血即停止,有效率97.3%,2例術后仍間斷出血,最終行子宮切除手術。在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患者生理及心理康復良好,無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
產后出血指經陰道分娩出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后出血量超過1000 mL,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亦是我國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產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宮縮乏力、胎盤異常等。傳統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行子宮切除術可以達到止血、挽救產婦生命的目的,但切除子宮對于年輕的產婦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創傷。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大出血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止血效果肯定等優點,其技術成功率可達96%以上[4],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患者子宮切除,保留了生育能力。
病情觀察與護理是臨床治療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和精心護理是手術成功、患者康復的重要保證[5]。通過對53例產后大出血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我們的護理人員體會到精湛的手術技術還需要結合完善的術前準備、規范的術中、術后護理是保證介入治療成功的關鍵,同時預防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促進病人順利康復。
同時由于產后大出血患者多是急診入院、急診手術,護理人員還應具備豐富的急救護理經驗,過硬的急救及搶救技術,細心的觀察,充滿人文關懷的護理,這是整個介入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1] M. Gonsalves ?A. Belli. The rol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obstetric hemorrhage[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0(33):887-895.
[2] 張小紅.介入療法治療陰道大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放射學實踐,2001:16(6):437.
[3] 王峰,主譯.血管栓塞與介入手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77.
[4] Badawy SZ,Etman A,Singh M, 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the role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Clin Imaging,2001,25(4):288-295.
[5] 陳友瓊,趙張平,陳世沛,等.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大出血的護理[J].西部醫學,2012:24(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