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海
(紹興市越城區靈芝鎮中心小學)
作為班主任,我們的眼中沒有后進生、只有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一片樹葉都應該翠綠。只要我們懷著這樣的一種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任何問題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當下,孩子學習競爭日益激烈,他們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往往被我們忽視。而這些心理因素的消極作用,恰恰是阻礙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最大隱患。如果這些障礙沒有得到及時疏導,長期積累,往往會產生“問題學生”。那么什么是問題學生呢?
“問題學生”是指由于教育失缺、失誤、環境誤導等因素造成在思想、行為習慣方面存在嚴重偏差的學生,是教育失誤的積累。狹義上,我們會把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中的雙后進生定為問題學生。他們有的自卑、憂郁、缺乏自信心;有的憎恨和逆反心理強烈;有的孤僻、任性、放縱;有的意志薄弱。這里有些問題雖然在小學階段表現并不明顯,但如果不引起重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那么,這些問題學生是怎樣產生的呢?
1.家庭教育的失誤。(1)平時不聞不問,成績下降就打罵的簡單教育。(2)空巢家庭,爺爺奶奶帶大的粗糙教育。(3)“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頂峰教育。
2.學校教育的失缺。某些老師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觀念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挫折感和人格障礙,再加上教師面對學生過錯簡單的處理。
3.孩子自身的原因。由于學校、家庭的原因,這些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戒備性心理、逆反心理。
在小學階段,因為他們年紀小,可塑性強,所以只要教師針對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能通過各種渠道,及時解決;能采取措施,積極做好預防工作,結果往往事半功倍。
1.培養學生的自信,相信缺陷也美麗。教師要端正心態,要承認學生個體之間有差距。由于長期的不良習慣,“問題學生”的進步,不能期待他們立竿見影。不但要有做長期艱苦細致工作的思想準備,而且還應該放低標準,要用放大鏡來看他的進步,循序漸進,慢慢提高要求,幫他建立自信心,樹立他在同學中的威信。
例如,班級中的小杰,他在其他方面確實很差,而且自暴自棄,但在體育上還可以。一次跑步比賽,他原本在班中排第三,不能參加學校比賽,但我通過對前兩名學生的安排,毅然讓他參加了跑步比賽。這讓他感覺到我對他很重視。最后,雖然在比賽中得了第四名,但我還是真誠地表揚他已經盡力為班級爭光了。可以看出,當時他非常激動。此后,他看到我總是笑咪咪的,對我產生了信任,作業也漸漸完成了。當學生犯錯時,我們習慣說:“我不相信你的理由,我只看重你的行動”“我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只要結果”。實際上,很多時候,學生也許是“好心犯了錯”,或是“意外犯了錯”,這時教師不問青紅皂白地迎頭痛批,那么只能坐失教育良機。有時,教師能耐心地傾聽學生出錯的原由,善意地尋找學生犯錯的原因,缺陷往往也變得美麗。
教育專家通過研究還得出,人在傾訴中,實際上就等于把自己做的事情再梳理一遍,學生在梳理中,往往能發現自己的過錯。
2.教給學生改正的方法,反復進行,跟蹤到底。問題學生不良心理問題往往會不斷反復出現的,那么一次的心理輔導活動不是“一勞永逸”。因此,要反復進行心理輔導,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上進心,即使他曾經(或現在)違規違紀,但他不是天生就有錯誤的人,只要我們用適當的方法予以輔導和教育,他們還是可以變好的。”例如,班中的小鑫,作業拖拖拉拉,上課常做小動作,仗著自己身高馬大,看到同學間有矛盾,總是要多管閑事,結果是勸架不成,自己倒成了犯錯者。一次,我在班中公開宣布:這星期,老師將重點觀察小鑫和小吳,比一比,誰進步快。我說到做到,整整一星期,不管什么課,一下課,我就到教室中,目光無時無刻不追隨著他們倆,不是訓斥而是用信任的目光鼓勵他們。遇上語文課,時時提醒他們,每節課的課后,耐心詢問他上課的情況,及時表揚,及時幫助。起初,他們興致勃勃,看到老師這么重視他們,改得很快。可第三、四天,就渾身不自在了。這時,我及時鼓勵,找他們談心,激勵他們互相比賽。一周下來,家長跟我說,孩子認為我對他們特別重視,各方面都乖了。第二個星期,我轉換目標,同時不忘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反復進行,跟蹤到底,學生不改變都不行了。
3.加強家校聯系,注重方式方法。問題學生的家長對教師的電話是很敏感的,如果你一味告狀,那后果適得其反。就像剛才提到的例子,我一打電話,孩子家長就以為學生又犯錯了。即使你想報報喜,也聯系不上他們。即使電話打通了,話沒講三句,家長接下來肯定會說:“老師,你幫我們管得嚴一點。老師,我們忙啦,你幫我們多管管吧……”或許這就是農村問題家長的特征吧,而要想真正改變問題學生,家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總有一些奇怪的心理,不管他怎么不怕家長和老師。在學校里,他特別怕老師向家長打小報告。在家里,又總是怕家長向老師打小報告。我索性在班中公開告訴學生:“老師打電話保證不告狀,只是告訴你們的家長,在家里應該怎樣幫助你們學習。所以,對你們只有幫助,你們不用擔心。”我每次和家長聯系,也總是先報喜,再報憂,最后說一些教育的方法。對偶爾有主動向我打電話的學生家長,我總會在第二天及時表揚他的孩子。漸漸地,家長就樂意主動和我打電話了,對問題學生的轉變也幫助不少。
4.注重細節,避免“蝴蝶效應”,給學生真誠期待。“蝴蝶效應”告訴我們,開始一個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地放大,最后導致巨大而嚴重的后果。教育也如此,一個細節的疏忽、一次小小的失誤,甚至老師一句漫不經心的話語,都可能導致“蝴蝶效應”。一些細節雖然看似瑣碎,但引發的連鎖效應和后果卻是不可忽視的,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同時,真誠的期待也會給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有一次,小碟有事到我辦公室來,因為剛考完試,而我也記錯了分數,就叫住了他,對他說:“這次你考得不錯,進步很大,來,看看你的考卷。”結果,一翻考卷,還是只有78分,她小聲地說:“老師,我沒進步,還是78分。”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真地把卷子翻了一遍,然后真誠地對她說:“沒關系,以你的努力,一定會有進步的,這次可能沒發揮好。你瞧,這兒很粗心,只要你再把題目讀一遍,這題你一定會做,不就比現在進步了嗎?我對你有信心,下次你一定會好的。”她顯得很激動,我也發現,她上課比以前更認真了,以后的幾次考試中,也漸漸進步了。
當然,問題學生的轉變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找準原因,具體問題具體研究。總之,教育的關鍵是愛字當頭,在愛學生的基礎上,注重方法,對癥下藥。師生間彼此尊重、相互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學生就可以得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