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宏偉
(杭州外國語學校)
明確地嘗試著用生本教育理念,來指導備課。都說生本教育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教學模式,也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馬上聯想到,它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獨孤求敗所創的獨孤九式,以無招勝有招,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杰。同時,腦子中又現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12個字,那生本教育自然就是這個“法”了。而貴在于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思想深處。
據我理解,簡單是生本教育的內在實質。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在于尊重生命的本質,在于能進入我們的生活。因為生命本來就平常而自然,我們努力使教育回歸平常,回歸自然,結果就是簡單,就是學生簡單地學,老師簡單地教。
于是,在教學設計上,我們以能進入學生的生活為設計的出發點。對學生加以研究,會使我們興奮不已,會使我們很多的教學設計都顯得多此一舉。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
本課從古希臘文明的開端愛琴文明講起,引入至城邦時代,對古典文明的兩個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達坐了重點介紹,主要涉及兩個城邦的地理環境、工商業活動、政治制度、社會生活諸方面,其中對雅典的民主制描寫得尤為詳盡。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識的比較與聯系,一要比較大河文明的東方文化與歐洲古典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在世界歷史地圖上標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們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二要比較斯巴達和雅典在地理位置、社會生活、經濟特點方面的不同,從中領悟即使在同一時期的歐洲文明,由于地理、歷史等方面的原因,也呈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三要從國家管理形式和特點比較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古希臘文明的諸多成就,如古希臘神話、奧林匹克運動會、荷馬史詩,等等,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有所耳聞的,所以,一些地名如雅典、邁錫尼、斯巴達等學生應該能說得出,能引起共鳴??梢哉{取學生頭腦中已經存在的有關希臘的任何詞匯,作為引出本課的手段。同時,由于上個單元已經學過大河文明,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對比、理解、分析,比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異同,并得出規律性的結論。這對學生運用比較歸納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層層遞進。
1.了解古代希臘代表城邦和國家管理形式,并根據材料描述出古代希臘文明的特點。
2.能分析理解雅典民主的時代優越性和雙重性。
3.能綜合多種因素,比較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1.重點:了解雅典民主制的特點及優越性。
2.難點:(1)認識分析雅典民主制的雙重性;(2)能綜合多種因素,比較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按照簡單的思想,整個課堂結構簡單,過程明了。按照“你認識我嗎”“你了解我嗎”“你喜歡我嗎”三個問題的設置,層層遞進來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第一問,來調動學生頭腦中已知知識點,跟書本知識進行碰撞,去偽存真。在這樣的問題預設中,學生興趣和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形成比較理想的導入。
通過第二問,讓學生結合教材,深入了解古代希臘文明的特點。
通過第三問,讓學生理性分析雅典民主制的時代優越性和斯巴達軍事獨裁制度的局限性,加深學生對于民主的認識和認可。并在東西方文明的比較中,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能夠養成寬容的胸懷,放眼世界,博取眾長,為我所用。
之所以選擇《古希臘文明》來上這堂研討課,是因為2007年參加學校教壇新秀評比的時候,上的也是這個內容。想看看,相隔4年之后,同課異構,會有怎樣的一份收獲。
還記得,當時的課堂,力求用新穎的組織形式來調動學生課堂氣氛,使人感到這堂課熱鬧,別出心裁。當年進行的省《歷史與社會》優質課評比,也是這樣的評判標準。引用視頻,設計游戲,小組競賽,小品表演,甚至于教師個人才藝表演,等等,可以說無所不用其及。課堂當然很是熱鬧,好聽。
在準備這次的研討課時,我想進行不一樣的嘗試。力求教學過程簡潔,學生容易學,老師也容易教。既然是以生命為本,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應該有相同的待遇。
怎樣才能使學生容易學呢,我認為,那就是尋找學生頭腦中已有的關聯知識點,將它們挖掘出來,羅列出來,區分出來,再加上新的知識點,使兩者進行碰撞,最終目的是將兩者聯系起來,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有序的完整的認知結構。課堂,真的能這樣簡單嗎?簡單的課堂,能是有效的課堂嗎?
怎么讓學生已有的知識有效地展示出來,因為學科的不同特點,要求學生在每堂課前,都通過書面的形式事先展示、羅列,也就是學習任務的前置,有一定的難度。那就將課堂設計成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地展現,使得前置任務在課堂中當場布置和完成。老師將事前置任務的展現程度,結合教材知識點,進行相應補充,讓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重新整合,以期達成教學目標和任務。
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這種設計是簡單的,可行的。教學結構清晰,教學過程簡潔明了。學生的反應很積極,因為簡單的前置任務,起點低,每個人都能回答,都能參與。每個人的參與,誠如涓涓細流,最終經過師生的共同整合,匯成大河,暢游海洋。因為簡單,所以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