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芬
(常熟市莫城中學,江蘇 常熟 215555)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切實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努力打造學生喜愛的思想品德課堂,使學生重視思想品德教學,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中學生心理特點,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提出意見。
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確切地說,一旦缺少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即使有理想的教科書、課程計劃及課程標準,教學結果也僅僅可能是紙上談兵。因此,目前所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必須關注課堂,實現 “教學實效”,力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人文學科,其培養目的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高尚的人文精神、思想道德品質,思想品德課本身不同于中學課堂教學的其他學科,需要大量的練習、考試來實現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的目的,而是追求實現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的素質的提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因此,如何提高一向被學生認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都是值得探討和深入研究的問題。教學實效是一種理念,它可能涉及多個方面,新課程提出“以學論教”的觀點。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生不是教師表演的道具和觀眾,而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以新課標為指導,發揮主導作用,通過科學的引導最終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互動等多向互動的、和諧的課堂教學。思想品德教材無論從形式內容上,還是對師生的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思想品德教材提倡理論聯系實際,不主張死記硬背,通過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精神和分析探究能力。
1.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搭建和諧的溝通平臺。
初中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生理與心理的急劇變化,加之緊張的學習,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一方面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規范學生的思想道德,同時消除學生的疑惑。這個時期的學生常常在心理上出現困惑,教師應該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努力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待學生亦師亦友。特別是思想品德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知識特點,經常同學生談心,詢問學生近況,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待一些比較叛逆調皮的學生,應避免正面沖突,私下和學生進行深入溝通,防止矛盾激化,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只有思想品德教師真正把姿態放低,親身實踐和學生交朋友,學生才能尊敬教師,喜歡思想品德這一學科,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
(2)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就要注重思想品德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提到思想品德,首先想到的是枯燥的思想品德理論,因缺乏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限制。教師應注重生活中素材的積累,講課時引用這類素材進行分析,形象地闡述簡明的道理,使學生興趣盎然。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上)第一單元自立自強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導課:同學們知道最近網絡和新聞經常提及的最美媽媽的故事嗎?林娟這個偉大的母親,七年來獨自一人撫養罹患自閉癥、小兒白內障的兒子,從掙扎生存到積極面對。依靠自身力量,搭早餐攤,自立自強。今天我們就要從林娟這位最美媽媽身上學習這種自立自強的美德。這樣以生活中最真實,最有教育意義的素材來鼓勵學生,可以使學生感同身受,起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3)結合時政熱點,激發學生學習熱忱。
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靈魂,也是思想品德課的焦點。教學時結合時政熱點,會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產生更強的求知欲望,進而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問題,開展相關的課堂講座。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思想品德下第五單元,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時,可以結合汶川大地震,讓學生探究抗震救災過程中表現出的親社會行為,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在公益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加強社會實踐、注重創設情境、建立創建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生評價機制與加強合作。
(1)加強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對于思想品德這一學科,應適當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一些書面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身體會思想品德教育,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熱愛生活,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思想品德(下)第五單元《如何珍愛生命、善待生命?》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開展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征文活動,也可以開展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圖片展,使學生在文章寫作與圖片收集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珍惜愛護生命。通過宣傳熱愛生命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命的責任感,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
(2)注重創設情境,轉變觀念。
要注重思想品德教學的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時,對于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教師要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增加圖片、聲音、動畫,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視聽覺體驗中,產生濃厚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對于課本中一些語言優美、具有教育意義的片段,教師應該飽含感情地為學生朗讀,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上,要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備課時,我們要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在上課時,要讓學生既動眼,又動手;既動腦、又動口,充分發揮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作用。
(3)加強合作,促進學生之間團隊精神的升華。
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這其中自然包括學生積極開朗、團結友愛的品格的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有效預防學生孤僻性格的產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小組活動和小組討論的機會。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的思想品德知識競答比賽,使學生在群策群力的活動氛圍中互幫互助,增進同學之間感情的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心胸,培養了品格,增長了知識,充分地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4)建立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
建立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激勵學生發展。因此,課程要強調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評價,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形成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的評價方法,形成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方式,形成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
3.注重教學技巧,增強教學實效。
(1)分層次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學思想的轉變,教育以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為目的。面向全體,本著對學生全面負責,著眼于大多數和大面積地提高的宗旨,教師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也不優待任何人。在培養優等生的同時也要注意后進生的積極輔導和轉化,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要適當做好知識的深入,而對于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并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2)鼓勵學生質疑求異。
要鼓勵學生質疑求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求知欲,拓展學生思路。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的想法,教師要積極鼓勵,及時引導,熱情支持,使學生思維得到升華。而對一些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而產生過激的言論,教師一方面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實事求是地幫助學生加以理解分析。注重事實,消除學生疑慮。通過求異,可以廣泛地開拓學生的思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見在學習中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營造設民主、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積極思考,從而達到引發師生之間的爭鳴,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的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政治素養。
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思想品德教學對于初中學生的心智成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使思想品德教學適應當前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有效掌握思想品德知識,熱愛思想品德課程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達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1]傅廣峰.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效性[J].新課程學習,2011.
[2]楊福星.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2.
[3]田碩.談談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時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