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宇濤
(石家莊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35)
目前,許多院校的“國際貿易單證”課程多在教室中完成,以黑板和粉筆為道具,模式也以講解概念、模擬樣單、作業練習為主。在課堂上教師主要傳授理論知識,缺乏制作單證的實際訓練。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概念,缺乏對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可能束手無策。這種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也嚴重阻礙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劉興博士(2011:80)率先提出的SWCPR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體,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提高了單證課程的效率,是值得借鑒與推廣的教學方法。筆者在踐行此方法的同時結合單證教學軟件,取得了較好效果。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征就是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作設性的解釋,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后總結規律。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旦確立,課堂中的師生關系隨之明確,教師只是是引導者,學生由客體變為主體,也會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投入,將以“授業”為主的“課堂”變成以“求知”為主的“學堂”,從而釋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求知自覺性和思維能動性,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
工作過程教學是由工作實際來確定典型的工作任務,并為實現任務目標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進行的教學活動。根據制單過程設計教學過程:按照國際貿易工作過程的要求選擇相關知識點,使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過程中開展學習,熟練掌握運用EDI技術和各項單證填寫審核技能,以工作任務、項目為核心設計并實踐各項制單任務。本課程完全按照單證員的工作流程設計,從客戶詢盤、報價,得到訂單、下單生產到驗貨、交單結匯,實現與工作實際零距離的對接。
學習小組是最基本的組成形式,每個小組的團體表現作為評價依據,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并可以暢所欲言。小組的人員是固定的,人數在4~5人左右。在與其他小組成員合作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理解被小組認可的重要性。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每個成員集思廣益,共享合作成果。教師可以通過競賽和評優等形式,激發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參與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使課堂效果更加生動、熱烈、和諧。師生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和氛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并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在每堂課之前創建一個問題,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
第一,教學思路是以南京世格外貿單證實務教學系統為輔助完成的。該系統中的進出口合同流程、進出口單據流程與外貿公司的業務、單證、儲運等各部門實際工作流程緊密關聯,進出口貨運流程與貨運代理公司的實際工作緊密關聯,加深了學生對將來從事不同的工作的感性認識,學生可以在系統里下載指定的模板制作單據,從交易磋商、簽訂合同、申請開立信用證、審核信用證、制作運輸單據、保險單據、核銷、匯票等到審核單據,都配有大量的練習,做完之后還可以對照參考答案進行檢查。本課程將網絡技術充分融入課程教學中,課程網頁模擬外貿公司等實驗實訓環境,實現了資源的全面整合,在教學和實訓中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更加重視對學生制單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采用機房代替黑板式課堂,通過實習教學軟件平臺使學生模擬的空間更廣闊。優化了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外貿單證操作能力,而且讓學生養成了較好的職業素養,最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本課程考核采用多元化考評體系,期末考試的成績只是評定學生成績的一部分。學生在每堂課的出勤表現、學習的態度、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納入學生學習成績考核范圍。教學系統中還有考試軟件,學生可以在電腦上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答題,由系統判定分數。本軟件系統可高亮顯示填錯、漏填的部分,在自動評分之后,學生和老師都能一目了然地看清錯誤所在。
第三,課后輔導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組成的輔助教學系統在自己家中進行非實時的教學和學習。學生直接通過瀏覽器進行學習,可以隨時利用局域網查詢多媒體課件庫和授課內容(包括課程標準、電子教材、項目活動載體、教學單元設計、學習指導、習題集、案例集、實訓實習項目等信息),并可重復學習。學生還可通過電子郵件完成作業等。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多學生無法順利完成當天的項目內容,本系統采用了先進的B/S架構,可架構于Internet/Intranet(互聯網/局域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通過IE瀏覽器均可實現實習操作。
首先由教師介紹貿易背景,并提出作為出口方或進口方應該完成的任務,引導學生自我制訂實施計劃。即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學什么,要做什么,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線,以來自于企業一線的案例為背景,比如根據合同進行信用證的審核,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案例結合”方式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介紹進出口業務各環節的相關知識和相關單據的內容和繕制方法,尤其突出出口結算單據的相關知識和繕制技巧。項目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工學結合,大大提高了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
動態教學法可以通過模擬進出口貿易流程讓學生熟悉進出口業務,并且可以在自學訓練系統上預先熟悉學習內容。課程內容真實體現現有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框架,并可以根據現實的國際貿易環境快速調整和應用,更加貼近現實。同真實的商業環境一樣,每個參與者之間完全互動完成各自的商業流程。教師可以隨時調整各種宏觀的經濟指標,譬如:交易商品的成本價格、幣別匯率、運輸費率等等,以引起市場的變化,激發經濟熱點。通過體驗式學習的科學方法,學生在短期內全面體驗國際貿易企業運作的過程,獲得對國際貿易相關工作的系統性認識,熟練掌握相關的工作技能。
學生完成的制單項目包括手工制單和電腦制單。電腦制單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信用證手工制單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驗項目。通過這些特別設計,要求學生在已有制單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國家在某種產品出口方面的有關政策規定后,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并獨立進行項目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指導老師可以有兩種實驗操作方法,一是每個學生同時扮演進口和出口商的雙重身份,在合同簽訂及信用證開立后,再以出口商的名義,按照信用證要求制單,這種訓練的目的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將整個業務環節中所涉及的單證全部做完,有利于學生對所有單據的制作在整體上進行把握和協調;二是將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分組,一人扮演出口商,一人扮演進口商,分別模擬出口和進口商的角色制作其所涉及的相關單據,然后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再制作另一方的單據,這樣做也可取得同樣效果。制單結束后,教師通過制單軟件的后臺管理系統對學生制作的單據進行考核,給出成績,該考核成績將作為期末考核成績的一部分被教師記錄在案。這樣,通過學做合一,既使學生完成了既定學習任務,又熟練了電腦操作和排版要求,有效地運用了先進的教育技術,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在教學中與外貿單證員的職業考證緊密結合,實施課證融合,使學生學習本課程后能較順利地獲取外貿單證職業證書。
總之,在國際貿易單證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單證實際操作為核心內容,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軟件和網絡環境,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單證課程實踐教學的活動模式。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訓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識別不同的單證,并掌握填制各種單證的能力,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劉興.基于SWCPR合作學習模式的國際貿易專業單證實踐教學探究[J].職教論壇,2011(27):80-82.
[2]王群飛.關于外貿單證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10):72.
[3]王麗麗,吳雷.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單證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文教資料,2005(26):49-50.
[4]劉偉奇.國際商務單證的作用及種類[J].對外經貿實務,2005(3):61-62.
[5]張英杰,姜蘋.國際貿易單證實務課實踐教學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1):105-106.
[6]國秀麗.基于業務流程的《進出口單證實務》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0(8):69-70.
[7]郭曉晶.項目教學法在外貿單證實務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