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亞麗
(長春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是衡量師范院校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標志,其培養目標是掌握教育技術的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教育技術的思維,特別是培養學生學會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教學;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使學生掌握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開發技術,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
目前,已建成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數目達幾十門之多,水平參差不齊。為了研究國內“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的建設狀況,有人對浙江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國家精品課作了調查,在教學時間、教材、學習資源和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從課時情況看,北京師范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的教學和實驗課時相同,都是36學時的課堂教學和36學時的上機實驗,而陜西師范大學與前兩所高校相比差異較大;從教材建設上看,浙江師范大學有專門的主講教材和實驗指導書,其他高校則選用了內容相關的其他教材;從學習資源上看,上述高校都充分利用網上教學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視頻教學、網絡課程、教學課件等,其中浙江師范大學提供了部分虛擬實驗,這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一大特色;在教學評價上,各高校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采用筆試和學生實踐等形式進行評價,只是在各自的比例上略有差異。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我校為師范專業本科生和專科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每年上課的學生達3000多人。“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的開發,對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技能以及完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自身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在大學三年級開課,要讓學生在一學期內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PhotoshopCS軟件、Goldwave聲音處理軟件、Flash8課件制作軟件的使用,并能夠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很多。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兩個部分。本科生理論課(30學時)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實驗課(24學時)在機房上課;專科生理論課(24學時)、實驗課(22學時)在機房上課。相對教學內容而言,學時數相對較少。另外,由于受到學校教學硬件條件的限制,理論課學生多是合班上課,人數較多,加上有些多媒體教室的投影儀效果不好,多數教室沒有窗簾,坐在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楚,有時實驗課與理論課相隔幾天才上,所以在上實驗課時很多學生對理論課上老師講的內容都忘記了,上實驗課老師要輔導的工作量很大,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綜上所述,開發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迫在眉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中學習課程內容進行預習、課后復習、下載學習資源、操作練習,解決理論課與實驗課不同步的問題,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雖然目前國內已建成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很多,但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因此立足本校實際,建設有長春師范學院特色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對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提高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課程目標是通過對信息技術理論及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的學習,使學生能提高信息素養,掌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技能,將信息技術與本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制作出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培養其成為具有適應信息時代從教能力的師范人才。另外,非師范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進行探究式學習。
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應該達到的行為指標。網絡課程的設計必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闡明應該具體化、明確化,從而為制定教學策略提供依據。考慮到我校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不同需要,“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知識點目標。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設計教學,熟練掌握PhotoshopCS軟件、Goldwave聲音處理軟件、Flash8課件制作軟件的使用,并能夠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制作具有專業水平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單元目標:單元目標呈現在單元學習內容之前,每一章、節前都具體、明確地闡明本單元學習者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和具體的任務。
知識點目標:各知識節點的學習目標應該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呈現,并能告知學習者。該目標的層次,是屬于知道、領會、運用層次還是屬于分析、綜合、評價層次,給學習者學習建議,讓學習者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目標層次來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
學習內容是網絡課程的主體部分,也是自主學習者獲得學習信息的主要來源。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主要包括教學理論部分和PhotoshopCS軟件、Goldwave聲音處理軟件、Flash8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4個部分。學習內容根據教學大綱按知識點進行組織,并遵循充分發揮學習者主動性的原則,并配以實驗項目、實驗素材、練習題、實驗指導等。學習內容的呈現也是學習內容設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課程的設計者應把握三個重要的原則:第一,知識的組織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特點,采用多種學科的案例,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第二,知識的呈現形式應具有親和力,網絡課程的內容除了呈現知識內容之外,還應該富于美感、易于接受。第三,內容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的呈現要自然而恰到好處。
學習資源是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源。結合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開課實際情況,網絡課程學習資源庫包括:課件庫、案例庫、素材庫、試題庫、軟件庫、網址庫。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主要教學對象是本校師范專業的學生。學習者要對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這些策略。對于教學理論等知識采用組織策略,對于多媒體課件制作等軟件學習則使用問題解決策略,即每節課給定學生實驗、練習題和課后習題,讓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去學習。
學習是在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的有效交互中進行的,優質的網絡課程應能為學習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互動環境,“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主要通過運用BBS、E-mail等形式的服務,對學習者進行引導(如BBS中與課程內容匹配的專題討論專區等)。學習者在完成知識意義的初步建構之后,既可以登陸BBS參加討論、發表意見,也可以用E-mail進行非實時的交流。
網絡課程評價是網絡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檢驗教學績效的重要標準,特別是在學習者自主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僅可以檢驗學習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激勵學習熱情。《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評價系統可采用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兩種形式。
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做每一章節的測試題,了解自己對該章節的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做過的學習內容的小結記錄、學習時間管理情況、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的記錄以及單元練習測驗結果等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客觀評價。
教師評價:遠程學習是師生分離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系統對學生的測試結果并結合實驗課學生練習的表現情況和期末考試對其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1]王麗珍.“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網絡課程現狀調研[J].中國電化教育,2007(3).
[2]尚亞麗.基于自主學習的成人網絡課程設計[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3]王麗明,彭瑛.論現代遠程開發教育網絡課程的系統設計[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