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足娥,李 彤,張林微
學科競賽是考查學生某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比賽,它是面向大學生的群體性競技活動,是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標志之一[1]。自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我國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取決于創新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全國各高等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型應用人才,是各高校積極探討的問題。學科競賽作為高等院校實踐性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第二課堂中的地位不容忽視,且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實驗教學的改革,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2]。能否構建一個既體現高校辦學特色,又合乎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事關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1.構建外語聽說實踐平臺。以全國性賽事及區域性賽事為主線,以常規性聽說活動為支撐,搭建外語聽說實踐平臺,鍛煉學生的的聽說能力。近年來,廣西科技大學參加的定時性外語競技大賽主要有: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與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合辦的全國性英語演講大賽;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廣西高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主辦的“外研杯”廣西高校大學生英語戲劇節以及籌劃中的每年9月舉行的桂中片區英語風采大賽。圍繞這四大賽事,創造形式多樣的英語聽說實踐機會。組建英語聽說培訓基地,在全校范圍內選拔英語口語優秀人才以及英語演講愛好者,充分利用語言實驗室、外語資料室,自主學習中心等有利資源,由外語專業教師指導,給以定時定量的聽說培訓,既給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又為四大賽事儲備人才。強化英語協會的效能,擴大英語角的作用,加強對英語協會的管理,為協會配備外語專業指導教師,擴大英語協會在全校范圍內的影響,使英語協會成為外語第二堂課活動指導中心的得力助手。英語角將擴大各項活動的影響力度,爭取專業教師、外教、留學生以及校外英語愛好者的參與,使英語角成為校內外廣大英語愛好者實踐的平臺。創建校園英語廣播電臺,在英語聽說培訓基地選拔英語節目主持人,在全校范圍內招募英語電臺管理人員,組建一支有良好英語基礎、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英語節目主持和編輯隊伍,充分利用校廣播電臺播放英語節目。校園電臺可辟英語過級考試輔導、外教熱線問答、英語歌曲欣賞、詩歌朗誦、名著選讀、名片精彩對話、文體娛樂等節目,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英語學習者的需要;組建影視興趣小組(歸屬英語協會),利用語言實驗室多媒體設備,定期播放英文影視作品,創造英語文化氛圍,提升文化素養。
2.構建外語讀寫實踐平臺。扎實的基本功是各大賽事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石。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讀寫環境,近年來,學校圖書館和外語學院圖書資料室都有意識地擴充和完善圖書資料室,增訂適合大學生閱讀的外文報刊雜志、外文小說讀物等,同時改革外語學院圖書資料室管理體制,由英語協會協助管理日常事務,由興趣小組負責圖書室的開放和書籍的借閱,讓學生自己當家作主,在管理中了解圖書,在了解中激發閱讀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擴大閱讀面,扎實語言基本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是相輔相成的,在注重學生語言輸入的同時,適時引導學生培養語言輸出的能力。
3.構建外語口筆譯實踐平臺。廣西翻譯協會和廣西高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已于2009年成功主辦首屆“東方正龍杯”廣西英語翻譯大賽。為了儲備參賽人才,適應當今經濟全球化以及北部灣經濟發展條件下對口筆譯人才的需求,特組建“英語口筆譯實踐基地”。此基地包括校內、校外兩個方面。校內基地已經嘗試的實踐活動有調研和搜集校園各公共場所英語或雙語標識語,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英語或雙語規范大行動;校外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有組織英語口筆譯拔尖人才志愿參加東盟博覽會、世界F1摩托艇大賽、國際奇石節、小丑節等口、筆譯工作,此外,還實施英語公益行動,實踐基地組織全校英語愛好者實施柳州市公共場所英語或雙語標識語規范行動,一方面給學生提供英語實踐的機會,同時營造良好的社會效應。
4.構建語言綜合能力實踐平臺。豐富外語學院自主學習中心資源,擴大自主學習中心規模,科學合理地開放和管理自主學習中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利用自主學習中心,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的訓練。
1.更新觀念,明確目標。要想改革卓有成效,必先樹立正確的思想。筆者近年來一直全方位參與學科競賽的組織和指導,深感學科競賽方面存在的一些頑疾。如學科競賽在某種程度上游離于課程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環節之外,教師對學科競賽的指導演變為對部分參賽學生的額外輔導,忽視了學科競賽為專業服務的導向作用,導致學生參與目的不夠明確等[3]。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將學科競賽內容向大學生實踐教學轉化的思想,使學科競賽的內容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從而豐富及完善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切實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4]。
2.把學科競賽納入實踐教學體系。學科競賽的成果可以作為實踐教學學分的依據。通過培養方案的平臺,高屋建瓴地操作學科競賽,讓學科競賽深入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保證了學科競賽的有效性和延續性。
3.加強領導,完善機構。首先,建立了一支精良穩定的外語學科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外語學院成立了外語學科競賽指導中心。中心組成員都是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學科競賽指導經驗的專任教師。中心組指導教師對每學年的各項賽事既分工又合作,保證各項賽事的有效開展。其次,設置了一系列激勵措施。變教師對學科競賽的無償指導為有償指導,指導教師的指導報酬將依照被指導學生的參賽成績而定。同時,學校把各類學科競賽工作納入教改和教學基礎建設的整體中予以考慮,在職稱評定、評獎評優、崗位評定等方面對指導教師予以傾斜。
語言能力和自主能力提高的程度具有難以量化的特點,可以通過學生主觀反饋和社會客觀效應來評測其效果。每學期末指導中心負責各平臺構建的指導教師會召集成員代表開一次座談會,或向大部分成員發放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各實踐平臺的感受。學生整體反映各平臺為他們的言語實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為其展示課內所學文化知識提供了舞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外語和運用外語的能力。
[1]蔣西明,鄧明,徐云.構建學科競賽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
[2]張鐵強.構建學科賽事平臺,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
[3]陳天虹,文獻民,葛龍威等.依托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以大學生結構競賽為例[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8(2).
[4]張瑞成,陳至坤,王福斌.學科競賽內容向大學生實踐教學轉化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