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紅
作為全世界商業運營最為成功的職業化聯賽之一,美國職業籃球聯盟一直憑借其完備的體育保險機制保障著聯賽始終在高位平穩、持續地運行。美職籃總裁大衛·斯特恩被稱為商業奇才,他一直將保險支出視為必須花費的成本。他用保險這根“安全帶”將美職籃牢牢綁在了高速行進列車的座椅上,保障了聯盟能夠長期在高薪水平上連續地運轉。因此,深入研究美職籃體育保險運營成功經驗,對推動中國體育保險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一)保險制度。依照美職籃的勞資協議,聯盟現有的各支球隊都必須為球員購買相關的體育保險產品,以保障聯盟的穩定運行。換句話說,美職籃現行的體育保險制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除非發生勞資糾紛出現停擺事件(球員的保險將在停擺期間暫停),在其他情況下則容不得各支球隊選擇。不難想象,假如沒有體育保險制度來支撐,在每天都有人受傷的美職籃,球員因受傷而帶來的收入損失,就會讓聯盟中絕大多數球隊陷入虧損境地。
(二)運營模式。美職籃的體育保險采取的是保險經紀模式。作為美國最大的私人保險經紀公司,總部設在紐約的BWD集團一直代理美職籃相關的體育保險事宜。公司的體育部門與美職籃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跟蹤著聯盟中每一位球員簽約、交易、傷病、比賽以及退役等情況。而HCC特殊保險公司則作為承保人,負責美職籃所有體育保險的承保工作,提供一攬子專業的體育保險產品和優質高效的保險服務。
(三)保險產品。作為一個以體育活動為依托的綜合保障計劃,美職籃的體育保險產品范圍涵蓋財產險、責任險、意外險等各個方面,涉及壽險、財產險、責任險、再保險等領域。但總的來看,美職籃的體育保險主要分成兩大塊,一塊是健康保障保險,一塊是收入保障保險。至于具體的保額、保費以及賠付額度等經營情況,保險人HCC公司以保密條款約束及涉及商業秘密為由一般不對外披露,因此外界很難掌握。僅有的公開數據顯示,美職籃的收入損失險整體賠付率大概在70% ~80%左右。
(四)保險性質。在美職籃,體育保險一直被視為工資之外的福利,提供給聯盟中所有的運動員。根據美職籃最近一次對外披露的數據,聯盟中的每支球隊必須為每一名運動員另外支付其年薪的1.5%~5%作為保費,投保意外傷害險及意外醫療險等人身傷害保險,并且額外為球隊中年薪前5的球員購買短期喪失勞動能力保險(Temporary Total Disability,簡稱 TTD,即著名的“41場條款”)作為球員收入保障的一部分。同時,每名球員只需每年向聯盟繳納1000美元的會費,并服役超過3年,便可在退役后領取每個月不少于1200美元的養老金。
(一)體育保險是商業競技聯賽運營成功的根基。美職籃在體育保險運營方面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完備的體育保險制度能有效保障球員和球隊的利益;健全的體育保險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彌合勞資雙方的分歧,為各方可能面臨的風險提供保障。從球員角度來講,由于沒有了后顧之憂,在競技中敢于充分對抗,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使聯賽的觀賞性有了保證;從球隊角度來講,球員穩定而高水平的發揮使球隊的門票和轉播費等各方面收入有了保障,球隊就能實現可持續經營。
(二)體育保險必須走專業化經營之路。美職籃的體育保險相關事宜一直是由一家經紀公司和一家保險公司合作完成,在運動員相關數據的收集和統計、風險評估、費率擬定、跟蹤服務、出險理賠及保密管理等各環節都顯示出極強的專業性。以著名的“41場條款”為例,其在保險理賠程序的規定上就非常專業。依照NBA聯盟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協議,一旦一名球員在當賽季中(不可跨賽季)連續缺陣41場,就將觸發保險理賠協議,此被稱作“41場條款”。一旦觸發此條款,球員傷病缺席后的場次,每缺陣一場,保險公司將支付其中80%的工資,而球隊只需要支付剩余的20%。
(三)運動員極強的保險意識是美職籃體育保險不斷發展完善的重要推力。美職籃的運動員普遍都有極強的保險意識。公開資料顯示,有“小皇帝”之稱的勒布朗·詹姆斯給自己雙手的拇指和食指都投了保險,每根手指保額高達1000萬美元。另外,1998年的停擺事件也讓我們對美職籃運動員的保險意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于最終沒有協調好NBA球員的保險問題,美國最后只好抽調大學生球員和低級別聯賽球員組隊去參加世錦賽,最終只拿到第三名。美職籃的球員們都很清楚,在競技場上一旦出現嚴重傷病等問題,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提前結束,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一)循序漸進,推動中國體育保險走專業化經營之路。一是指導保險公司主動轉變與體育項目的傳統合作方式,逐步從“贊助性的公益化模式”轉變到商業保險運作模式,推動體育保險不斷產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并向縱深發展,以適應體育保險新型市場關系的建立。二是在部分競技領域試行強制保險制度。按照體育保險覆蓋的范圍,分競技體育保險、學校體育保險和群眾體育保險。建議首先從競技體育保險領域切入,循序漸進,有步驟地推動中國體育保險發展,逐步走上專業化經營之路。如可以試行在競技風險高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等體育項目引入強制保險制度,取得經驗后逐步在其他競技領域里加以推廣。三是大力推動體育保險經紀產業蓬勃發展。體育運動項目種類繁多,不同項目競技規則不同,運動風險差異也較大,國外一般都是通過體育保險經紀公司來運作,因為體育保險經紀公司擁有一批既懂體育項目又懂保險知識的專業人才,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進行風險評估。而當前國內專業的體育保險經紀公司卻屈指可數,不利于體育保險發展,因而推動體育保險經紀產業快速發展是當務之急。
(二)開拓創新,有效提升國內保險公司保障和服務水平。一是多渠道引入人才,加大體育保險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體育保險專業人才匱乏是制約我國體育保險發展的重大瓶頸之一,必須在培養、引進和開發體育保險專業人才上加大投入,開發出專門針對體育運動項目、運動創傷和傷病的保險產品。二是指導行業建立專門的體育保險信息數據庫,積累體育項目相關基礎數據并做好分析和統計工作,為保險公司在確定保險范圍、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等方面提供數據支持。三是加強對體育保險市場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我國國情。一方面便于保險公司開發出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險公司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在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過程中發揮其保駕護航作用。
(三)大力宣傳,逐步提升體育運動參與各方的保險意識。一是搜集整理體育保險賠付的典型案例,進行公開宣傳,比如桑蘭賠付案例。桑蘭在1998年美國友好運動會上摔傷之后,美國友好運動會為她提供了1000萬美金的高額醫療保險賠付,使其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二是邀請大牌體育明星以身說法。如前NBA巨星姚明,2010年因為嚴重的傷病不得不離開賽場。公開資料顯示,保險公司僅賠付姚明因傷缺陣的損失累計近1224萬美金。三是以召開各類大型體育運動會為契機,大力宣傳體育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逐步提高體育運動參與各方的保險意識。四是將體育保險相關知識寫入書本,帶進學校(尤其是專業體校),推上講堂,從早抓起,從小抓起,大力普及體育保險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