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恒楠
(河南省許昌市一高,河南 許昌 461000)
前一段,炒得沸沸揚揚的中國銀行業“錢荒”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首要原因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從2007年1月4日開始正式運行以來,從今年6月7日到今年6月20日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利率,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歷史最高點13.444%,引起了大家的猜想與關注。
起因于近期銀行間市場頭寸之緊張。一方面,6月份半年時節點,銀行體系面臨5000億—6000億財政繳款;另一方面月末也有補充準備金頭寸的需求,流動性緊張在情理之中。6月5日開始,銀行間債市大面積“錢荒”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就在發酵。從新發農發債罕見流標開始,直至6日午后,市場傳聞一家倚重同業資金的中型銀行高達十億交割違約傳聞襲來,銀行間市場罕見的“黑天鵝”事件出現了,6月7日,盡管當事兩家銀行雙雙出來辟謠,但當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和3月拆放利率全線飆升已經說明了問題,隔夜和7天shibor更是大漲231.20和152.00BP至8.2940%和6.6570%。從國際環境看,由于美聯儲已經暗示量化寬松政策退出時間表,市場上也會有資金外流效應市場傳聞由于市場流動性緊張,各家銀行紛紛要求央行盡快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罕見的是,在流動性緊張的背景下,央行仍然進行了兩筆分別為140億和100億28天期正回購收攏資金,直至6月20日,流動性緊張達到空前狀態。
是央行該出手時不出手?隨后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加之市場的恐慌情緒消散,銀行間市場利率出現回落。
針對6月出現的“錢荒”事件,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央行對流動性的把握,市場基本上還是正確理解了。“此次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其積極意義在于提示銀行,需要對自己的資產業務作出調整。”周小川認為,此前出于半年考核時點等因素,銀行發放貸款的沖動十分強烈。這種動向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貸款均衡增長的要求,以及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結構調整的方向不完全一致,“需要他們把這種傾向調整回來”,“確實這個效果也都達到了。”周小川表示,流動性整體上是夠用的,沒出現明顯的短缺,周小川也表示:“我們不希望市場上散布誰誰誰挺不過去了,這對機構也是不利的。”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金融機構備付率為1.7%,截止6月21日,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約為1.5萬億元。在通常情況下,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保持在六七千億元,即可滿足正常的支付清算要求,若保持在1萬億元左右則比較充足,總體看,當前流動性總量并不短缺。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截止6月28日,全部金融機構的備付金余額約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高于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還多。
因此,這次波動基本上是特殊時點導致有些銀行產生了流動性壓力,由于發放貸款的沖動與激進的表外理財業務到期、金融活動套利頻繁,銀行出于自身利潤最大化的考量,當然希望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比率。但是盡管流動性供大于求,對于目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諸多企業存在借新還舊的現象,以及有些企業獲得廉價銀行貸款反而投入信托等原因與銀行今年貨幣投放大量都沒有直接進入實體經濟,央行希望以“不予出手”方式給過度逐利而忽視金融風險的商業銀行予以警示,并傳達上層意圖,即“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目的。盡管資金面偏緊,但由于M2實際增速和13%的目標增速出現背離,央行目前并沒有主動放松貨幣政策的意愿。這次不少銀行有向央行報逆回購的需求,但央行并沒有發行逆回購,而是繼續發行央票和正回購,也表明了央行的態度。央行的態度對于貨幣供應量的收緊,繼續控制市場無效投放與遏制通貨膨脹起到積極的作用,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顯然是不會進一步放松,央行此前對于貨幣市場的態度與6月19日李克強明確表示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體講話一致。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恰恰反映了我國決策高層對當前貨幣信貸及實體經濟運行深層次問題的清醒認識,據工信部經濟運行與監測協調局的官員說,這些年雖然中央一直在強調,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但是其實與銀行龐大的放貸規模相比,企業真正拿到的還是很少,此次盤活存量,就是要把錢真正引導到企業。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意味著決策層認為當前貨幣信貸總量已經夠用,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會改變,更不會降息和增加信貸投放,這意味著央行已經摒棄了靠持續注入流動性貨幣使信貸擴張和大規模資金投入來拉動經濟的發展老路, 政府此舉是冒著進一步減緩經濟增速的風險。其次,這也傳遞出貨幣政策服務于經濟結構調整的信號,讓資金更多地進入到實體經濟,而不是房地產等泡沫經濟,避免金融走上脫“實”向“虛”的岔路,由此可見,我國決策高層教育銀行業應調整期限錯配,避免過度逐利、厭惡通貨膨脹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