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雨 朱智敏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重慶 400067)
旅游產業集群是指由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業、關聯企業以及輔助企業和相關機構,圍繞優勢旅游資源或區位條件優越的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空間地理集聚體,彼此之間存在緊密的經濟聯系,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集中并協同發展。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資源型旅游產業集群,二是專業市場型旅游產業集群,而我國旅游產業集群主要是以資源依賴性為主。
長江三峽旅游發展出現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學的旅游發展觀的指導,主要表現在三峽旅游品牌的整體開發和三峽旅游形象的整體營銷兩個方面。一方面,三峽庫區各區縣政府過分注重開發本轄區的旅游資源,“三峽旅游品牌”的整體性開發少,對三峽品牌利用多、打造維護少,“公地悲劇”現象嚴重。另一方面,三峽地區各地旅游促銷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很多是停留在“賣產品”階段,重景區促銷輕整合營銷,重產品促銷輕形象推廣,重促銷形式輕營銷策劃,對三峽旅游形象的缺乏統一策劃和整合營銷。
主要表現在旅游企業素質不高和旅游市場機制不順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三峽旅游的管理中,長期存在橫向管理和縱向管理多重交叉現象,航道、沿岸、游船各管各的,旅游、交通等不同部門之間標準不一,管理職能重復,行業收費項目繁多,三峽旅游企業特別是游船企業負重過大,難以做大做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市場次序較為混亂,經營行為難以規范。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品開發能力弱,相似產品多,自主創新的產品少,只要一出現成功的新產品,大家就紛紛模仿,出現惡性競爭。二是企業制度缺乏創新。區域內企業的組織制度落后,很少有企業建立管理科學、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三是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水平不高,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等現代管理技術的水平很低。區內企業配備電腦極少進行現代企業管理運用,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收集、處理信息,而僅僅是用于文字和表格處理,而區內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幾乎為零。
區域內存在低水平競爭和無序競爭,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在于:一是旅游企業間的產品單一,同質化強,服務方式和內容大同小異,缺乏特色和個性。從而使區內企業之間爭奪客戶資源、產品定價,出現無序競爭的現象。二是“豪華游輪戰爭”。旅游企業為了爭奪顧客,各家紛紛殺價,把優質服務等全拋在了腦后,使得三峽旅游市場混亂不堪。三是部分企業只注重眼前收益,以次充好、壓價競爭,最終出現檸檬市場現象,致使高品質產品被低品質產品驅逐,旅游區內旅游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1.兩地政府結成聯盟,加強區域合作
區內旅游企業間競爭有余,合作不足,沒有發揮三峽旅游的組合優勢,嚴重制約著三峽旅游業的發展。兩地政府應統一協調、指導整個景區的規劃、開發及對外宣傳活動。同時加強重慶和宜昌的聯合,鄂西與渝的區域整合,鄂渝湘黔之間的區域合作,形成客流互流、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的良好局面,共同打造三峽旅游。
2.加強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提供良好的硬件和制度環境,為區內旅游產業集群化做好基礎工作。首先,政府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做好科學合理的規劃,建立健全的旅游法規,提升集群競爭力。政府的經常性職能要充分發揮出來,提供信用評級和貸款擔保,促進中小旅游企業快速發展;支持集群內企業進行旅游產品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技術和稅收方面的支持;給集群內的旅游企業職工進行信息化技術培訓;提供資金就業方面的政策優惠,引導高素質人才流向聚集區內等等。
1.加強旅游企業體制改革
三峽區域的旅游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營比較分散。面對市場快速發展的態勢,應建立規范有序的旅游市場,逐步形成運作高效、協調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從而更有力地促進區域內旅游企業的發展。
2.優化旅游產品結構,開發特色產品
在三峽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集群內每個旅游企業要認真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找準自己的定位,深度挖掘文化特色,引入體驗性、參與性,開發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并把它做專、做精、做大、做強。優化企業旅游產品結構,推動企業之間差異化發展,同時積極推動集群內差異化的形成,把三峽庫區建設成為具有觀光、休閑、文化、探險、商務的旅游功能區。
3.加大旅游市場營銷力度
旅游企業應積極制定發展峽區旅游的營銷策劃,摒棄過去“殺雞取卵”式的營銷思維方式,主動推出峽區旅游的新格局、新形象、新定位、新產品和新服務。充分利用各類旅游宣傳品進行促銷,建立并完善三峽旅游網站,積極舉辦多樣化的三峽主題旅游推介會,盡快設立三峽旅游信息中心,同時開通相關的咨詢熱線,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對三峽旅游進行宣傳。
關于整合三峽旅游營銷策劃方面,庫區內部應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系,制定整體的促銷計劃,提升三峽旅游區域的整體形象,增強聯合發展的宣傳力度,加強資源整合、信息交流以及品牌塑造等各方面的協作。
要推進三峽旅游品牌建設,對既定的三峽庫區旅游品牌進行重點培育,力爭提升品牌的競爭力,使其能從旅游產業品牌發展成代表三峽地區的區域品牌。每個集群內的企業都可以從品牌效應中獲益,相比單個品牌的企業具有更加持久和廣泛。區域旅游品牌的樹立可以通過開發旅游產業集群中的區域核心旅游資源的實現。旅游集群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更容易提升旅游區的整體形象,形成更大的區域營銷優勢,也就能帶來更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發展旅游業,關鍵在于人才。應該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利用三峽區域范圍內的大學和科研院所構建旅游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引進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旅游區可持續開發的管理運作機制,使庫區旅游真正成為以大自然為根本,把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特色旅游。
對三峽旅游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應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的協調。二是注重旅游新產品開發的可持續性研究,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統一規劃,聯合開發,使開發出來的新產品符合旅游市場上有關的消費需求,同時還能夠保護好該區域的生態環境。三是在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時,要加強研究開發文化類旅游產品,充分利用三峽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體現三峽旅游產品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提升區域內旅游的附加值,降低三峽地區旅游產業和旅游產品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
[1]王艷,張建新,章錦河,等.三峽庫區旅游生態環境問題及可持續旅游對策[J].2010 (06):27-32.
[2]鄧念梅,吳南.建設三峽區域旅游產業集群的思考[J].特區經濟,2007(06):171-173.
[3]范春.長江三峽旅游一體化[J] .改革與戰略,2012(03):119-122.
[4]萬先進,李鴻文.三峽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王優妮.大三峽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金麗娟.鄂州市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創新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3(01):28-30.
[7]候雪艷.旅游產業集群品牌培養與管理[J].商業時代,2013(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