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情
(中南大學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當前的后危機時代,我國銀行業既面臨金融業不斷對外開放、國際金融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以及監管環境進一步優化等帶來的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經濟結構調整和國內外銀行業競爭加劇等帶來的諸多挑戰。如何順應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綜合化發展的大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中國商業銀行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商業銀行在競爭中完善自我的必然選擇。
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是指以人為中心,在遵循商業銀行內在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協調地區間、部門間、業務間的關系,不斷優化內部運行機制,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業務整體推進、經濟持續增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既要考慮商業銀行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考慮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眼前的利益,其核心在于正確處理和把握好管理與發展、質量與速度、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系問題,使商業銀行資金、財務、信貸、人力、機構等資源的配置作用得以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本文立足金融業競爭不斷加劇的現實,探討我國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對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要想在“洋銀行”不斷“蠶食”市場份額、金融變革持續帶來新挑戰的新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持續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繼續構建現代商業銀行體制,完善自身運行機制;其次,不斷提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再次,堅持持續經營原則,不斷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最后,積極提升員工素質,構建人才防御機制。
金融創新是以傳統銀行存、貸、匯等業務為依托,不斷開發出新的業務品種、新的金融工具,從而使銀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的過程。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只有不斷加快金融創新,增長商業銀行整體運行效率,提升社會化服務功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可以說,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以技術創新并最終實現銀行電子化為先導,以金融業務創新為中心,以金融工具創新為重點。
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銀行間差異的減小,銀行傳統的存、貸、結算等業務之間極強的替代性,銀行面臨著市場飽和及被替代的雙重威脅。在新形勢下,結算、代理、擔保、信托、租賃、融資、信息咨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中間業務需求大增,商業銀行要大力開發新的中間業務,持續優化商業結構,大力增加非利息收入,逐步擺脫對利差收入的以來,從而有效的規避經濟發展周期引起的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商業銀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轉變觀念,樹立中間業務立行的經營理念;規范發展,健全中間業務管理機制;明確重點,加快產品整合和業務創新;加強考核,建立有效的中間業務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培訓,優化中間業務營銷隊伍。
當今世界企業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是開放式創新文化與保守式文化的競爭。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是建立一種如何適應環境或市場狀況的特定的企業價值觀或企業文化,而是要立足于商業銀行的長久生存與發展,建立一種能夠不斷更新和再造企業文化的機理。企業文化培育發展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社會經濟政治各階層的相互配合與支持,更需要國有商業銀行及其員工長期不懈的努力。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構建必須從物質文化入手、從行為文化著眼、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環境因素為保障,從而激發員工的創新品牌意識,進而推進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大量的銀行危機表明,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活動在帶來利潤的同時也導致了新的金融風險,識別并防范金融風險成為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的保障。具體來說,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合規風險、戰略風險以及聲譽風險。商業銀行要切實加強風險管控,始終將風險管理視為銀行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越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越要強調風險管理,不斷強化人員的風險意識,主動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切實做到風險可承受、可控制,可化解,努力降低風險成本。
[1]吳景杰,毛春成,葛建新,等.新型商業銀行持續發展若干問題探討[J].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2(03):36-38.
[2]宋勝洲,傅彬.論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的戰略[J].上海金融學院學院,2004,(04):21-24.
[3]唐志道.金融創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J].企業經濟,2004,(10):157-158.
[4]趙忠世.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0,15(05):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