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繼紅
(西安市第一醫院,陜西 西安 700002)
為了適應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規范醫院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和衛生部于2010日頒發《醫院會計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新醫院會計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有許多新的亮點,如科學界定收支分類、強化成本管理、完善財務報表體系等方面,學習中發現亮點如下。
為配合推進醫藥分開改革進程,弱化藥品加成的補償作用,新制度中“藥品收入”不再單獨核算,并入“醫療收入”統一核算。合理調整醫院收支分類,并對藥品購進采用進價核算,將藥品收支納入醫療收支統一核算,這樣可以降低藥品價格,減輕病人負擔。隨著全民醫保的不斷普及與完善,在“醫療收入”中增設“醫療收入-結算差額”,用于核算醫院同醫療保險機構結算時,醫療保險機構實際支付金額與醫院確認的應收醫療款金額之間存在的差額,確保醫院收入核算更全面、完整。根據業務活動需要,收支分類中單獨核算科研、教學項目收支,增設“科教項目收入”。收入分類重新調整既體現醫院的公益性質和業務特點,又規范醫院的各項收支核算與管理。
公立醫院是較為特殊的事業單位,一般事業單位適用的收付實現制難以適應醫院管理和運行發展的需要。新制度中在收入確認和固定資產后續計量等方面適度引入權責發生制核算原則。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增設“累計折舊”科目,取消舊制度“固定基金”科目,使固定資產核算更符合醫院現行管理需求,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對財政資金、科教資金購入的資產計入“待沖基金”,更真實地反映醫院的運營成本。新制度規定當天發生收入必須按收費記錄確認,發生支出必須直接計入或按合理方法分配計入。這些改變都說明權責發生制在新制度的充分運用,徹底取消了收付實現制,使醫院會計核算更真實、準確。
目前醫院有兩套賬簿,導致單位的事業經費和基建經費不能在一個會計主體內同時反映。兩套賬的相互分離,不能完整地反映單位的經濟活動,造成會計信息不完整,會計報表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全面。新制度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將基建會計并入醫院會計核算體系,增設“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待攤投資”等科目,使醫院會計信息更完整,會計核算體系更全面、真實地反映資產狀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完整的會計信息。
新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核算標準由原來的單位價值500元及以上(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及以上),提高至單位價值1000元及以上(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及以上),同時對應用軟件購入其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組成部分,應將軟件價值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做出明確規定。新的核算標準更符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對達不到固定資產核算標準通過“低值易耗品”和“庫存物資”進行核算,使固定資產核算更加清晰。
為增強無形資產管理意識,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無形資產價值。新制度對無形資產的核算設置“累計攤銷”科目,核算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額,以準確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對醫院購入應用軟件做出明確規定,不構成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組成部分的應用軟件,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同時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做出明確規定,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采用平均年限法分期平均攤銷。由此可以看出,新制度對無形資產的管理要求更全面、完整,新制度很大程度上趨近于企業會計。
為預防和降低醫療糾紛和醫療差錯造成的風險,強化醫療職業風險意識,增設“專用基金-醫療風險基金”。專門用于支付醫院購買醫療風險保險發生的支出或實際發生的醫療事故賠償,同時規定醫療風險基金計提比例不應超過當年醫療收入的1‰—3‰。醫療風險基金的設立有利于提高醫院醫療風險防范意識,提高醫院資金管理能力。
為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醫院成本信息,降低醫院成本,提高醫院績效,新會計制度對醫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將醫院成本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科室分為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和行政后勤類等,對醫院所有科室發生的各項費用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歸集、分配、再歸集、再分配處理,最終將所有成本轉移到臨床服務類科室。成本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增加收入、降低消耗,改善經營,減少衛生資源浪費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全國全民醫保的不斷普及與完善,現金流量表更真實、完整反映醫院在某一會計年度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隨著醫保的不斷推進,醫保資金的后付制范圍及幅度越來越大,使醫院對現金流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編制現金流量表可以全面了解醫院經營、投資、籌資現金流量,有利于分析醫院經營實際收入、支出情況,同時為醫院償還債務、投資等方面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加設現金流量表,加強醫院現金的規劃和管理,提高醫院整體資金使用效率。
[1]龔靈敏.醫院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聯系與區別[J].財經界(學術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