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歐 龍海雯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經濟學院,云南昆明650000)
創新性人才培養是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使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我國高校目前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卻無法順應這一要求,因此,如何構建創新人才培養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成為了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還應注意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創新型人才指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對社會發展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通常表現出靈活、開放、好奇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堅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豐富以及富于冒險精神等特征。
創新性人才培養力求培養具體有以下幾個特征的人才:1.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擁有廣博而扎實的知識,有較高的專業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與他人合作或共處;5.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擔艱苦的工作。需要具備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
創新性人才培養是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使命。傳統的單一式課堂教學已不能順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實踐教學的引入對創新性人才培養尤為重要。培養實踐能力,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建立起學習型、實驗型、研究型為服務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直接參科學研究的各個環節。以此實現實踐教學在創新性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會計信息化學科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和配合,構成了整個會計信息化學科的課程體系,它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因此,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面對會計信息化的浪潮,目前我國高校會計信息化學科課程體系顯得有些落伍了。
在這會計信息化時代,客觀上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會計、管理知識及較強的信息技術運用的技能,會計人員不僅要能利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還要能利用或“編制”計算機軟件建立各種分析模型,進行會計業務的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管理和審計等。但從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來看,電算化會計的基礎課程基本上集中在會計學科上,有的設置了一至兩門計算機課程,而很少有學校設置了管理課程。這樣的基礎課程很難滿足會計信息化的需求。
從現在已經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多數學校來看,教學的目標僅僅停留在報賬型會計人才上,要求層次也只停留在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正確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基本技能上。表現在學科課程體系上就是主干課程設置單一,往往只開設一門電算化會計課程,主要講授計算機記賬過程,導致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我國高等院校現行教學計劃中實驗教學時數一般偏少,實驗學時占總學時的8%~20%不等。就會計信息化教學而言,也是如此。一些高校除了開設電算化會計模擬實驗課程之外,就沒有設置其他會計信息化的實驗課程。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沒有單獨開設電算化會計模擬實驗課程,而將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并入課程教學,在《電算化會計》課程中既講理論又進行實驗,由于課時的限制,事實上實驗的時間十分有限。
從涉及的學科范圍看,除了會計和計算機知識外,還應包括相關的管理學知識,從涉及的內容看,無論是會計、計算機還是企業管理都不再僅僅停留在粗淺的表面。所以會計信息化學科的基礎課程應包括會計學科、管理學科和計算機學科。其中,會計學科主要為會計信息化的學習奠定相關會計學知識,包括基礎會計、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課程。管理學科主要為會計信息化學習奠定管理知識,由于會計信息化涉及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電子商務知識,這3 方面的內容與營銷密切相關,所以作為會計信息化基礎的管理學科,除了財務管理和介紹基本管理知識的企業管理課程外,還應單獨開設營銷管理課程。而計算機課程的設計應及時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做出調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著重介紹Excel 信息分析技術,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和程序設計語言應著重介紹實用的小型會計數據處理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目前我國企業中,信息技術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會計處理的信息化環境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單獨開設一門電算化會計課程是遠遠不夠的,應建立一套完整的主干課程體系,除了原有的電算化會計課程外,進一步開設計算機財務管理、電算化審計、企業資源計劃課程。已有的電算化會計課程主要介紹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新增的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主要介紹信息化條件下,會計信息分析、處理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新增的電算化審計課程主要介紹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的原理和方法;新增的企業資源計劃課程主要介紹企業資源計劃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子系統(如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等)間數據往來關系。
就課程性質而言,會計信息化本身就是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學科。因此,必須大力拓展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分層次,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不同層次的能力。通過財務軟件模擬實驗和ERP 軟件模擬實驗,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會計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軟件操作的基本技能;通過計算機財務管理模擬實驗和電算化審計模擬實驗,學會建立各種分析模型,進行會計業務的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管理和審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ERP 沙盤模擬實驗和電子商務模擬實驗,模擬會計(經濟)環境進行運作,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
近年來,會計專業畢業生呈現出就業難的情況。從會計人才市場供求看,一方面,企事業單位需求會計人才,但又苦于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每年輸出大量的會計人才,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會計人才市場供求脫節。我們常常聽到企業抱怨:這些剛出門的大學生,還要企業花費資金和時間重新培養。我們也常常看到,人才市場招聘有幾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的告示,以及我們那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會計學子們無奈的眼神。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高校生產的“產品”不適銷對路,培養出的人才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從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看,許多單位在實際招聘時最看重的是日常會計操作和工作經歷,多數企業單位要求應聘會計人員具有會計實踐經驗,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而我們的畢業生往往是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崗位不知從何入手,感到非常陌生,不能馬上勝任工作。究其原因,學生在校時接受的實戰訓練太少,接觸的企業實際業務、實際案例太少。所以,應從多方面、多渠道加強鍛煉學生的實做能力。而加強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實做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能夠很好地適應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
由于會計實務工作的特點,聯系學生校外實習較難。受實際工作單位財務部門工作環境的限制,單位商業機密的安全性、會計工作的階段性、時間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校外實習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通常一個單位最多只能安排3~5 個人,而且實習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影響企業的正常工作。學生去實習也只是看看,感受感受,很少能動手做,實習效果不太好,畢業實習處基本上流于形式。在這種客觀情況下,加強會計模擬實驗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強化實踐環節的一種基本形式。通過會計模擬實驗,仿照企業實際的業務來操作,將理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實戰應用能力,能有效地彌補學生校外實習不足的欠缺。同時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然而面對會計信息化的浪潮,目前我國高校會計信息化學科課程體系顯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建立新型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彌補學生校外實習不足的欠缺,更是適應高校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迫切需要。構建會計實踐教學新體系要從基礎課程、主干課程和實驗課程全方位系統化的考慮,打破課程之間的傳統界限,重新進行優化組合和課程設計,建立嚴謹、科學的學科體系,為適應新形式下我國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的需要,開創創新性會計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1]楊春華.試論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重構.中國管理信息化.北京.2006,04.
[2]蔣曉風.論就業導向下高職會計實驗課程體系的設置創新.商業會計.2010,23.
[3]李勤.應用型會計本科實踐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財會月刊.北京.2010,07.
[4]彭崢.會計學實驗課程創新的探討.實驗室研究與探索.上海.2006,04.
[5]王福英.加強會計模擬實驗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會計之友.北京.2006.
[6]楊定泉.會計實驗教學體系構建初探.財會月刊.北京.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