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愫璜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0)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內部會計管理機構及其基層部門在進行各項會計業務時,受多種因素影響而使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損失的不確定性。近年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呈現出多發性、多元化態勢。金融系統內各種大案、要案的發生,大多與會計制度執行不嚴、監督乏力有著密切關系,也表明了銀行會計內部控制仍存在的漏洞與問題。因此,如果通過完善銀行會計的內控機制,防范與抵御銀行會計風險已成為當前我國銀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前,許多商業銀行存在對內部會計風險控制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只強調業務拓展和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而忽視了對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嚴格執行,使業務發展與內控管理關系失衡,缺乏完善的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環境,主要有以下幾點:
近幾年來,雖然各家商業銀行都把內控制度的建設作為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內容來抓,但多數銀行沒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地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內控制度建設指導意見原則性較強、完整性不足和操作上的滯后性是各家銀行存在的通病。這樣,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等新業務的不斷涌現,以及銀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致使原有的一些制度、管理流程、監督方式與現行的核算方式、業務處理流程不匹配,各部門相應的會計核算往往由各部門自行規定與處理,最終出現各部門會計內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觸的現象,嚴重削弱了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的力度。
確保銀行內控制度的充分執行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基礎。目前,各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滲透到各項業務流程和各個操作環節并覆蓋所有部門和崗位的基本內部控制制度,從現行的制度辦法及操作規程來看,應當能夠防范操作風險和防止金融詐騙及挪用客戶資金等常規案件的發生,但事實上此類案件卻時有發生。如某銀行按照當地銀監局的通知開始對某某支行進行風險排查,當天中午核查ATM機賬務時發現短款人民幣約10萬元,立即電話通知當事員工回行核對賬務,當事員工答應盡快趕回,但直到下午上班時間仍未回支行,且手機已關機。檢查組隨即開始盤點當事員工的尾箱,發現現金實物與電腦系統顯示存在很大的差額。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授權人員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履行授權的職責,導致殷某某多次利用會計主管疏于管理的授權卡私自辦理轉賬業務。可見,許多營業網點或機構未能真正執行內控制度,對規章制度及各崗位之間的約束性認識不夠,甚至認為相關風險控制措施太煩瑣,導致部分工作人員風險意識弱,在業務處理過程中以習慣、人情、信任代替制度約束,違規操作。
從近年來發生案件的多家銀行來看,雖然會計內控檢查年年有,但大案要案依然出現。究其原因,一是檢查監督機制不完善,處罰不到位。目前,商業銀行雖然制定了許多有關會計內部控制的制度,但某些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執行情況受到質疑,且各級各部門檢查監督及相關處罰缺乏相互制衡機制,導致部分領導對檢查出的問題并不重視,整改落實不徹底,查處不嚴厲,相當一部分檢查流于形式。如某銀行支行進行儲蓄賬務核對時發現一柜員員工挪用客戶資金。經查,該員工利用工作之便,在長達20個月的時間里共挪用二手樓托管資金24筆,累計1,092萬元左右。分析此案發現,雖然會計主管是由分行委派,但日常考核和管理權完全下放,而涉案支行會計主管沒有認真組織對托管資金賬戶進行核對是產生問題的主要因素。二是內審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相對不足。內部審計主要依附于銀行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不高,人員配備與業務發展不相適應。在以上“挪用二手樓托管資金案”中,涉案分行下轄64個營業網點,按照規定30個網點以上應配備5名專職的檢查輔導人員,實際上僅配備了4名兼職人員;同時,針對每天需要監督的近3.2萬筆業務,按照規定應配備32名事后監督人員,但實際上僅有2名人員。可見,檢查輔導人員或事后監督人員嚴重配備不足,無法進行有效的業務審核的情況,是案件長期潛伏未能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風險監控手段落后,時效性差。隨著金融業務的發展和商業銀行會計電算化的推廣,銀行的很多業務都通過上機操作完成,工作中對機器的依賴性比較強,原有的事后監督、手工和現場檢查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而計算機后臺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及時梳理出可疑與違規交易信息并進行預警處理,導致銀行會計監督控制的弱化。
在對現有的各項會計內控制度進行梳理、清理及歸類的基礎上,根據業務與環境的發展變化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修訂,逐步形成集全面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為一體的商業銀行會計內控制度體系。具體包括:
1.在人員崗位配備方面。首先,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柜臺人員配置標準,合理測算業務量,綜合考慮客戶數量、柜臺業務量、內部業務量、業務種類分布、內控制度等各方面因素,保證各機構人員配備既能達到最低配備標準,又能滿足內部控制和對外服務需要,保證業務處理的優質、高效。其次,嚴格執行重要崗位人員輪換制度,在同一機構連續任職兩年以上的營業經理及時進行崗位輪換,保管現金、抵(質)押物品、重要空白憑證、有價單證等物品的人員,每滿一年同一組人員中至少有一人進行崗位輪換,同一支行絕大部分柜員兩年以上未進行跨行調整或是同一操作崗位搭檔兩年以上的應及時進行調整,以降低案件發生的可能性。再次,要綜合考慮柜員的業務水平、工作經驗、業務量等因素,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合理設置各操作柜員的業務權限,絕不可一刀切,避免因權限過大而導致業務缺乏監督的狀況。最后,合理設置崗位,杜絕不合理兼崗現象,嚴禁出現經辦和復核不分離、經辦和授權、管理和操作不分離、記賬和對賬不分離、業務操作一手清等情況,強化崗位間的制約作用。
2.業務手續方面。一是要嚴格按照有關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的規定受理、審核各項業務。如合理劃分并明確部門職責,避免出現業務審核真空,通過對客戶預留印鑒、支付密碼以及支付憑證(票據)等的審核,切實做好各項支付業務的核實工作,對于核實過程中發現異常狀況的,應及時采取保全措施,確保支付結算業務的合規、合法、安全、高效,不出任何風險事故或案件。二是加強預留印鑒的管理,妥善保管印鑒卡片。如確因業務需要或其他查詢等原因需要,必須經會計主管人員審批,并履行相應的登記手續才能調閱。無論是客戶的預留印鑒還是內部業務部門的預留印鑒(含預留印鑒為個人簽字),均須在電腦驗印系統進行建庫,并通過電腦驗印系統進行核驗。
3.在賬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強對內部賬戶的管理,規范內部賬戶的核算,不得隨意使用內部賬戶,不同性質的掛賬資金應分戶核算,便于更加清晰的進行賬務核對,如個人貸款業務因掛賬資金金額大、周期長、種類多,因此對于需要通過內部賬戶管理、還款資金以及貸款當日無法劃至他行指定賬戶的貸款資金,應分設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憑業務部門提交的加蓋預留印鑒的單據辦理監管資金的劃轉,便于資金的管理,防止出現資金風險。二是要加強內部賬戶的核實、對賬。每日營業終了,各機構應由主管人員指定專人對內部賬戶掛賬資金情況進行勾兌,確保當日新增或清理的掛賬資金符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解決。每月月初,各機構應按照有關規定由對賬人員及時與相關業務部門進行內部對賬,并督促業務部門按期返還對賬回執,對于審核無誤的對賬回執歸檔保管,對于對賬不符或回執不規范等情況,應限時查找原因或要求相關部門重新確認;對于會計部門內部掛賬款項應按照制度規定按月進行勾兌,確保內部資金的安全。分行事后監督人員和會計檢查輔導人員也應將內部賬戶的管理作為重點項目,定期或不定期的實施監督、檢查。對于一些掛賬金額大、掛賬時間長、清理難度大的資金,應聯合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制定清理計劃,著手清理工作,不得以歷史遺留問題為借口,放任不管。
1.加強對員工合規、風險意識的培訓和思想動態的管理。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專題教育等方式,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合規意識,提高敏感度,嚴禁出現以信任代替制度、感情代替制度的現象,同時應通過談心、家訪、建立反饋渠道等有效的形式了解員工是否存在思想不穩定、個人消費異常、賭博等行為,及時進行排查,幫助有困難的員工排憂解難,對于存在異常行為的員工應及時進行調整。
2.加強業務培訓和考核,強化崗位資格管理。要建立、健全業務培訓體系,新入行員工及調崗員工必須進行專項的崗前培訓,使其能夠熟悉該崗位的業務操作,滿足該崗位的業務要求方可上崗,對于已上崗人員,通過定期考核和年檢的方式進行上崗資格的后續認定,對于無法取得上崗資格的人員要及時調整。檢查輔導人員和營業經理也必須通過上崗資格考試,方可聘用。針對銀行風險案件出現逐步向高科技手段發展的趨勢,要加大培訓力度,通過授課、實踐、測試、競賽等方式,促使柜員熟練掌握本崗位業務規則和要點,增強業務敏感度,切實提高業務水平,有效防范風險。
1.應根據商業銀行會計業務發展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檢查形式。一是要重視三查,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檢查,在注重對現金憑證實物檢查的同時,注重業務制度、操作流程的檢查,有錯必糾,防微杜漸。二是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強化內控管理。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聯網通訊技術和數據共享技術,開發計算機監控軟件,及時、準確地采集分析數據,實現實時、遠程監控,為銀行強化會計檢查和內部審計提供依據,達到計算機后臺對交易監控與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要強化內部審計的地位與職能。一是必須保持銀行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實行對一級法人負責,按下查一級的要求實行派駐制,以保證其獨立地履行監督檢查職能;同時,對發現的違規行為要進行責任追究,特別是較大案件要有嚴厲的經濟處罰與紀律處分。二是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充實監督管理人員力量,為強化銀行內控管理提供堅強有力的監管支持。三是要轉變觀念,隨著社會專業分工的不斷提高,可以在實行銀行內部審計之外,將內部審計的職能全部或部分地給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機構。
總之,商業銀行會計貫穿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始終,加強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與國外運作先進的商業銀行相比,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會計風險管理的觀念、技術、方法、體系和外部環境上都存在著很大差距。因此,深入分析探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產生的因素,從風險管理的體系、機制和技術等方面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才能得到有效抑制。
[1]涂佳.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11(8).
[2]周遜捷.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防范淺析[J].現代商業,2010(7).
[3]林蕓.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基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董樂.論銀行會計的風險與防范.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