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連舉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這充分體現了中央的決心,也給高校畢業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生就業工作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國泰民安的重大事情,畢業生就業好與壞是檢驗高校辦學質量、衡量辦學體系優劣的最佳方法,社會對畢業生的認可與需求,是高校立校之本,是改革發展的生命線。本文依托筆者在高校從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多年經歷,以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以此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參考。
1、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依然在持續,大學生就業問題仍然很大。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機對我國IT行業影響巨大,據有關統計,在此次危機中失業率最高的就是IT業,軟件產業在此次危機中深受影響,一部分服務外包公司和對日軟件公司大量裁員或倒閉,對于新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工作經驗,就業IT行業就變得更為艱難,在2009屆大學畢業生工作統計中IT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很低。受本次危機影響行業的恢復發展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對于每屆高校培養的本專業的畢業生總體人數并未減少,因此存在著“相對”過剩的問題。
2、行業知識的革新率很高,對大學生的要求標準在不斷提升。由于計算機行業是知識更新速度最快的行業,軟件開發行業又是一個“跳槽率”最高的行業。大學生在校所學習的知識多為基礎知識,學校所教課程更新速度滯后于行業知識革新的速度,使畢業生在校學習的知識畢業后并不能馬上產生生產力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培養一名能夠上手的職員至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而很多員工經過一兩年的工作后因薪酬原因,會有很多人選擇調換工作,致使跳槽現象頻發。因此很多IT企業寧愿較高薪酬招聘具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也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這也是無形中促使員工跳槽的助推力,促使這種不良現象的惡性循環,愈演愈烈。企業不喜歡花時間和精力培養應屆的畢業生的原因也在于此,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應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3、畢業生自身意識存在過高或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不能夠切實評價自己的問題。
在如今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同學存在著對未來工作期望值過高的思想,認為大學畢業后理所當然是高新稿酬、低工作量的理想狀態,對就業存在等、靠的思想,以此對于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程度較為膚淺,缺乏專研精神和能力,不切合實際。而另有一部分學生則認為這個行業的專業能力要求太高,通過自己的大學學習不能夠瞞住行業的需求,存在自暴自棄的思想。因此,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而這些問題都源于學生對行業知識的匱乏及對社會行業狀況的不了解所致。
多年來,我一直將就業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專題研究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明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三年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升,2011年就業率為100%。
(一)兩個轉變
1、轉變就業工作者工作思路和觀念,創新性的開展就業工作。在此嚴峻形勢下,系領導每年三月份招開學生就業工作意見征集會,會中分析了行業就業現狀,并征集了大家對就業工作的建議和意見,通過此次會議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固守原有的學生就業工作模式已行不通,要想求生存、促發展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原來畢業工作中“等、靠、要”的思想,就是等著就業單位自己來學校招聘,靠學生自己去找,硬向學生索要就業協議的做法。轉變為“走出去,引進來”幫助學生就業的就業觀念。在此系里積極發動教師和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到社會中找就業單位,邀請單位來學院招聘,主動向單位推銷我們的學生來幫助學生就業。同時,還向用人企業發送畢業生簡章和邀請函等并努力與企業“結對子”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努力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積極主動向知名品牌企業推薦學生,就業工作著力保證高就業率的同時,向提升就業質量的思路進行轉變。
2、切實做好教育引導,轉變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并使之貫穿就業工作始終。通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不斷進行,針對有大部分同學對工作的期望值寄予過高,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小部分同學對就業缺乏信心,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因此,轉變學生就業中的“一高一低”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切實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使畢業生正確認識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畢業生就業形勢,轉變觀念,正視現實,積極倡導“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通過就業指導課、講座、宣傳欄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業形勢教育指導及求職技巧等一般就業常識的指導外,還針對畢業生在不同時期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及時了解及時解決,并把具有典型性的畢業生請回學校做報告和交流,使應屆畢業生能夠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幫助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念。
通過上述活動,使就業指導貫穿在整個就業過程中,既鞏固、深化了就業指導,也解決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畢業生順利就業,畢業生高就業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四個服務
1、建立實訓平臺,為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服好務。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學生就業質量首先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高度重視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利用寒暑假對在校的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通過實習實訓基地的建立為學生搭建好實習平臺,使學生在企業實訓中操作完成實際項目,讓學生找到自身學習的不足和差距,促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更加有效地利用在校時間掌握更多專業知識?,F與華信、華為科技、中軟國際、東軟、北京尚觀科技等多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通過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有效地與企業進行良好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確保教學信息的時時暢通,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另一方面能夠確保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到企業進行實訓的機會,使學生了解企業,了解行業需求,校正學生自己的在校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時效性。
2、開設學生就業“綠色通道”,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早就業、就好業”服好務。對于品學兼優的學生找到好工作后,每年12月份開設綠色通道服務項目,對于品學兼優“早就業、就好業”的學生和參加校企合作培訓的學生簽署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議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給予學分置換處理,減輕學生負擔,解除學生后顧之憂,使學生安心工作和安心培訓。
3、時時了解就業情況,為推薦工作服好務。為更好地做好畢業生的擇優推薦工作,輔導員定期調查了解每一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清楚是否每位畢業生已落實就業單位,未落實的是否有意向單位;哪些同學有實際困難,在畢業生就業指導、擇優推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及時了解和掌握有實際困難的每一位畢業生的情況,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提供準確的依據。此外,鑒于有部分畢業生在派遣時尚未落實就業單位,并專門為畢業生建立了資源庫,將有需要學校再推薦意向的畢業生的個人資料登記造冊,只要有信息,有合適的需求就通知他們,使他們能早日落實就業單位。讓畢業生自始至終感受到學院和系里的關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會,正面人生。
4、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就業“跟蹤”服務,為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服好務。為了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模式,輔導員與學生建立了如E-mail、QQ、MSN、博客、微博、飛鴿等形式“網絡交流綠色通道”?!熬W絡通道”方便了解和關心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情況;能夠關注和“跟蹤”畢業生的思想波動,對在學習、就業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給予及時幫助解決,同時與相關學科教師形成“聯盟”,共同解決專業技術、就業心理等問題。
通過“網絡平臺”、“跟蹤”指導和服務,解決學生的就業實習的諸多問題;同時,對畢業生進行“跟蹤”管理,加強系部對畢業生的升學、實習和就業情況的信息收集,對統籌規劃指導全系畢業生就業工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通過網絡平臺輔導員及時讓學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規定和就業崗位信息等重要咨詢,為畢業生提供更快、更為便捷的服務,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就是努力做到“認識到位、轉變觀念、時時有指導,處處有服務”,最終實現學生找到工作,學生安心;子女有了工作,家長放心;用人單位招到了合適的人才,單位稱心;學校就業率高,學校省心的理想目標。
[1]羅文淵.淺論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5.
[2]楊再旭.淺析高校的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J].科技信息,2009.24.
[3]曹鈞堯,高一明.把握高職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J].時代教育,2010.6.
[4]陶源.淺談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