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 靜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是2005 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貫徹胡錦濤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學院“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規定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的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級經貿人才。為了實現該目標,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方式等各方面都做出嘗試,綜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為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我們就必須在學生在校期間為其做好教育、教學、學習、訓練等活動的合理規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這種規劃就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我院在設置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求各專業實踐類教學課程要不低于總學時的20%。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院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公共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部分。公共基礎實踐部分包括軍事訓練、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計算機類課程實踐、外語聽說訓練,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設。專業實踐部分包括專業課程實踐、專業綜合實踐、跨專業綜合實踐、專業實習或實訓等,根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各專業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數量和分布有所不同,但需滿足學校規定的最低學分(課時)要求。綜合實踐部分指畢業實習或實訓,具體實踐內容由各專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實際情況確定。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相結合模式。學院人才培養圍繞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來開展,廣泛推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項目課題為支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教學活動,搭建相應的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包含基礎層、提高層和綜合層為內容“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模擬與現實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成理論教學-實驗實習-生產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將來從事職業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校內實踐課程主要有集中實踐和分散實踐兩種形式。集中實踐課程是在課堂理論教學結束后,集中1~2 個教學周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分散實踐課程是將理論含實踐類的課程中,實踐部分的內容結合理論部分實際進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校內實踐課程主要是部分基礎實踐和專業實踐課程,是在學校實驗中心大樓的模擬實驗室完成的。校外實踐課程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實習,或是由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完成實習課程。校外實踐課程可以安排在正常的教學周內,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具體可由各專業結合需要自行安排。校外實踐課程涵蓋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畢業實習)。一般而言,校內實踐課程能夠使學生通過實踐對公共基礎或是專業基礎知識有所認知和了解,而校外實踐課程能夠使學生充分融入社會,提高社會交際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等,同時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三)考核形式多樣化。實踐類課程的性質一般定為必修考查課,但是課程考核形式卻是多樣的。比如,軍事訓練課程內容及考核辦法由承訓部隊負責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指導下分別開展農村調查、城市調查和專業調查,學生運用相關理論進行社會實踐并撰寫一篇報告考核后方可獲得該學分;計算機類課程實踐包括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踐和程序設計實踐,學生通過學校的計算機能力考試(網絡考試)方可獲得該學分;專業實踐課程多是結合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考核,比如:商務談判課程在理論教學結束后,由任課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圍繞某個話題進行模擬談判,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談判表現給予成績等等,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四)實踐教學效果良好。學院在大力推動實踐教學改革的同時,不斷激發學生參與科技競賽的積極性,培養其學思結合、團結協作、動手實踐以及創新思維等實踐能力。在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綜合比賽中實踐教學的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出來。比如,連續四年在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中奪得外匯組冠軍,2010 年奪得了外匯組、期貨組雙料冠軍,總成績全國冠軍;在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中分別獲得了遼寧賽區二等獎和一等獎;在“用友杯”全國大學生管理信息化應用技能與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總決賽二等獎1 次,三等獎1次;學生在省市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得一等獎32 項、二等獎89 項、三等獎225 項等等。這些驕人的比賽成績足以證實了學院實施實踐教學改革的成功,同時也為學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院畢業生的能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每年都保持在97%以上的高水平。
(一)在政策、經費上大力支持實踐教學改革。隨著《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 號)等一系列文件的下發,學院及時調整指導思想,將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原來的“外向型、復合型、應用型”調整為“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在原有的《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實驗、實習管理規定》、《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經費使用與管理辦法》、《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畢業實習管理細則》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陸續制定了《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學科競賽組織管理辦法》、《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學生創新實踐學分實施辦法》、《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從政策上、經費上為實踐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不斷完善校內專業模擬實驗室建設。我院于2004 年建成了面積近20,000m2的實驗中心大樓。在原有的計算機基礎實驗室、通關流程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手工記賬室等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全面重組,實現了實驗室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現建有國際貿易交易流程模擬實驗室、對外貿易貨物運輸實驗室、進出口商品報關檢驗實驗室、進出口業務單證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ERP 沙盤模擬實驗室、茶藝實驗室、調酒實驗室、高端品牌展示室、物流實驗室等41 個專業實驗室。其中,國際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國際商品交易分析與模擬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充足的專業模擬實驗室可以保證學生校內實踐課程順利完成。
(三)注重產學研合作,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學院立足于培養有實踐背景的國際商務人才,除了專業模擬實驗室,還在校內建成了7,000m2的三星級實訓酒店,由旅游管理系負責經營;注冊成立了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國際貿易公司,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個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校內現實實踐教學的場所。同時,學院注重產學研合作,積極推進校企合作項目,先后與國家商務部、北京江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大連港集團、大連世達集團、大連銀行、財通證券等50 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基地200 多個,實習崗位10,000 多個。其中,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億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日語實踐教育基地被評為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從注重理論教學,到注重實踐教學,從高校獨立的人才培養模式,到校企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現有的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聯合授課,一種穩定持久的校企合作培養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使得企業成為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課堂,學生可以在企業環境中得到熏陶。
(四)設置創新實踐學分,激勵學生創新實踐意識。學院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獲得2 個創新實踐學分方可畢業。創新實踐學分可以通過在學院認定的各類學科競賽、科學研究、行業證書資格考試、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方面取得成果,通過申請和認定后獲得。創新實踐學分的設置系統地整合了各類本科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作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第一課堂教育的有效補充,與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勵學生創新實踐意識,培養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雖然學院在實踐教學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但面對新形勢對高等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創新”和“質量”的迫切要求,我們需要進一步認真反思目前的實踐教學情況是否能夠滿足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即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的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級經貿人才培養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們的實踐教學改革中仍然存在著如下問題值得思考:
(一)文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離人才培養目標有一定差距。文學類專業受其專業性質所限,實踐類課程學分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導致其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外向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二)實踐教學隊伍力量不足,教師能力有待提高。學院在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引進很多高學歷人才,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其中很多年輕的高學歷人才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實務工作經歷,導致實踐課教學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對于實踐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現從事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師有的由于日常擔任理論課教學等其他工作,對于實踐教學投入的精力不夠,導致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及時適應新形勢變化,實驗內容創新不夠,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師實踐能力及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三)模擬實驗室及實踐教育基地需增加。隨著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本科專業及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現有的模擬實驗室初顯不足,需要進一步擴建。另一方面,雖然已建立了很多校企合作項目,學生校外實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能夠容納不同專業學生入住實習的、且能夠持續合作的所謂的“實踐教育基地”并不多。
(四)部分實踐課程流于形式。部分實踐類課程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校外進行實踐學習,這類課程大多是由學生自己聯系接受單位,其中部分學生無法聯系到實習單位,而學校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與管理,從而導致該部分學生的實踐學習流于形式,提交的實踐學習報告無法反映真實學習情況,學生的實踐學習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針對上述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結合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中的獨特作用,繼續推進實踐教學改革。
(一)增加文學類專業實踐課程學分。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外語論文寫作、外語演講比賽等,將相關比賽結果記入實踐學分;開拓各種實習渠道,比如可以與大連本地外資企業聯合構建校企合作平臺,讓學生到外企中鍛煉,也可以邀請外企管理人員到學校進行講演、交流的各種形式,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育基地,校企共同開發實踐類課程;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海外進行短期留學,與海外學校或是企業聯合辦學或開發課程,增加實踐課程學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實踐能力。
(二)引進、培養“雙師型”教師。引進人才時在強調高學歷的同時要注重是否具有實務工作經歷,從源頭把關,提升實踐教師隊伍力量。要通過各種關系,利用多種渠道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校外行業專家作為實踐課程的指導教師,鼓勵缺乏實務工作經驗的教師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利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參加校外專業培訓,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及時把握本專業最新變化,創新實踐教學內容,逐步建立起校內專業教師與從事實務工作的校外專家師資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
(三)堅持產學研結合,加強教學基地和實驗中心的建設。依據學科特點,整合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資源,整合實踐教學環節和優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面向多學科、多專業的實驗室,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形成系部和實驗中心共同參與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提升實驗教學的水平,保證學科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學院將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主動與地方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開展技術交流與產學研合作,建設更多高水平實踐教學基地。
(四)加強實踐類課程管理工作,保證實習質量。對于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部分流于形式、學生實踐學習質量無法保證的實踐類課程,應加強指導與管理,提高質量。對于仍然無法保證實習質量的課程應予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學校或各系(部)統一安排學生到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實踐學習。為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必須加強監控體系,提高教學運行效率,穩步提高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